沈洁教授、祁小龙教授:ADA闪亮跨界,推进“糖肝共管”

编者按:2024年6月21-24日,糖尿病领域全球规模最大的学术会议之一——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年会迎来第84届学术盛典。来自世界各地的糖尿病专家学者汇聚“千湖之城”奥兰多,共同分享糖尿病领域的最新进展。会上,我国南方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院长、内分泌代谢科学科带头人沈洁教授,中国门静脉高压联盟(CHESS)创始人、中国糖尿病肝脏病共管行动计划(CDL)共同发起者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祁小龙教授,共同合作完成的“糖肝共管”最新研究成果入选大会口头报告,该研究建立了无创性“糖肝评分”以评估2型糖尿病(T2DM)人群的进展期肝纤维化及预测肝癌和肝相关死亡风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两位教授,在会议现场围绕糖尿病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共同筛查、共同管理”主题进行巅峰对话,旨在深入探讨两种疾病内在的紧密联系,深刻剖析两者管理的现状、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国际糖尿病》在今年ADA大会上,涉及糖尿病与MAFLD的相关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大会共设立了三场专题会议进行研讨。当前,这两种疾病的联系为何变得越来越重要?这种趋势背后反映了哪些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或挑战?

沈洁教授

众所周知,ADA年会是糖尿病领域最高影响力的会议之一。在本届年会上,对糖尿病与MAFLD给予了广泛关注。会议中设立了三场专题会议讨论这两者的共性问题。这一趋势的背后,反映了几个重要的临床需求和挑战。

首先,去年美国心脏协会(AHA)首次提出了心脏肾脏代谢综合征的概念,强调了心、肾整体防控的重要性,凸显了代谢在其中的核心作用。随后,在今年的北大论坛上,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赵家军教授进一步探讨了心肝肾代谢综合征,明确指出MAFLD在代谢病中的核心地位。这意味着,MAFLD不仅与糖尿病紧密相关,更是预防心脏和肾脏问题的关键。
其次,MAFLD和糖尿病之间存在着共同土壤——胰岛素抵抗,两者都是互为促进的因素。因此,在糖尿病患者中充分管理MAFLD,以及在MAFLD患者中预防糖尿病,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此外,糖尿病医生近年来逐步认识到MAFLD的危害。MAFLD不仅是一个肝脏外的心血管风险,更重要的是它可能导致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化,甚至肝癌。特别是糖尿病与MAFLD合并时,纤维化的风险更高且难以预测。因此,采用新的手段更早地发现肝纤维化,提前进行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糖尿病与MAFLD的共同筛查和共同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不仅反映了当前临床对于代谢性疾病综合管理的迫切需求,也是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两种疾病及其相关并发症。


祁小龙教授

作为今年首次参加ADA的肝病学专家,我很高兴能够跨界探索这一新的领域。从个人观察到的情况来看,今年ADA对于肝病的关注的确非常突出。在会议之前我收到的ADA官方邮件中,就重点提及了与肝病相关的议题。在会议现场,我也看到了有关糖肝共管的专题会议。会上邀请了不同学科的六位专家进行报告,其中包括肝病专家、内分泌专家、营养专家、运动专家和药学专家等,在该领域呈现出多学科共同管理的趋势。


此外,ADA已经启动了指南更新的工作,并且表明将把肝病筛查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添加到最新的指南当中。因此,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风向标,表明肝病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们相信这个领域将会持续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拓展。


《国际糖尿病》在本届大会上,您二位合作开发了一种名为Diabetes Liver score(糖肝评分)的无创检测方法,用于评估T2DM患者发生进展期肝纤维化和肝脏相关长期结局的风险。能否向我们介绍一下该项研究的主要成果和未来应用价值?

祁小龙教授

首先,我们团队在过去的15年里一直致力于肝病的无创诊断和监测。随着肝病疾病谱从病毒性肝炎向MAFLD的转变,我们团队决定调整策略,将重心转向MAFLD。为此,我们从三年前开始布局,首先从我们熟悉的筛查和诊断方向入手。然而,在寻找合适的队列进行研究时,我们发现很难找到一个既有糖尿病特征又具备肝病无创“金”标准检测结果的队列。这使我们意识到,在糖尿病患者中进行MAFLD的准确评估和监测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和重要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与多个队列合作,包括沈洁教授的SPEED-顺德队列,以及后续加入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小英教授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郑明华教授的肝活检队列。这些队列为我们在糖尿病患者中验证DiabetesLiver score(糖肝评分)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同时,我们也拿到了美国和英国的队列进行验证,以确保该评分的准确性和普适性。
我们的目标是开发一个更加适合糖尿病人群肝纤维化筛查的模型。目前,ADA和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的指南均推荐FIB-4作为肝纤维化评估指标,然而FIB-4最初是在丙型肝炎人群中研发出来的,并未明确提及糖尿病。因此,我们提出了Diabetes Liver评分,并在ADA年会上进行了口头报告,这是中国团队在该领域的唯一报告。目前,该研究的全文正在审稿过程中,我们希望能尽快发表。我们相信,任何成果都需要经过国际同行的验证和临床应用的不断优化,这只是一个开始,期待这一评分能为糖尿病合并MAFLD患者的早期筛查和干预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沈洁教授

祁教授的介绍非常全面和深入。的确,我们两个学科之间的跨学科合作至关重要。祁教授的前瞻性和实践性为我们推动研究到基层提供了很好的思路。糖尿病和MAFLD都是庞大的患者群体,而两者的合并比例也相当高。然而,由于基层筛查手段的缺乏,很多患者错过了早期预防的机会。

我们的研究旨在为这些患者提供一个低成本、广覆盖、高效率的筛查方法。通过连续性服务同质化管理,我们可以更有效地监测和管理这些患者,为他们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提供机会。这不仅有助于患者的健康,也是国家政策推进的方向。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多学科团队在糖尿病和肝病共同管理中的重要性。除了肝病和内分泌专家外,还需要心血管、运动、营养、公共卫生等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通过多学科协作,我们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这些疾病,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总之,我们的研究在糖尿病合并MAFLD患者的筛查和诊断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和实践,为这些患者带来更好的健康管理和治疗效果。

《国际糖尿病》在糖尿病和肝病的共同管理中,多学科团队的协作是否至关重要?您认为哪些专业领域的专家应该参与到这个团队中,并如何协调他们的工作?

祁小龙教授

多学科协作对于任何一种疾病的管理都至关重要,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面临着许多挑战。这包括需要兼顾不同学科之间的兴趣点、利益分配以及成果分享的模式。以糖尿病与MAFLD为例,尽管这两个领域之间的合作才刚刚起步,但考虑到它们在病理生理学上的紧密联系,跨学科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合作的初始阶段,寻找兴趣相投的团队是关键。只有当不同领域的专家能够达成合作共识,并建立起有效的利益共享或成果共享机制时,高质量的学术成果才有可能产生。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更是涉及到政策制定、专家网络构建以及长期的慢病管理策略。
考虑到肝病领域已有一个相对成熟的网络,我们可以借此机会推动内分泌领域的专家参与进来,逐步形成一个涵盖多个学科的协作网络。然而,这一过程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沈洁教授

2023年,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了《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该行动首次提出“破壁行动”,要求医疗机构进一步强化“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链条”的理念,打破传统学科划分和专业设置壁垒,以多学科协作(MDT)为基础,探索专病中心建设,为患者提供重大疾病诊疗一站式服务。该行动计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向,即针对某一疾病展开多学科联合诊疗。随着亚专科的深入发展,各专业之间的壁垒愈发明显,导致在疾病管理上出现了各自为政的情况。而“破壁行动”正是为了打破这种壁垒,实现以疾病为中心的多学科合作。


在MAFLD患者管理过程中,从疾病初期到后续的肝纤维化、肝硬化乃至肝癌,不同阶段需要不同专业的专家参与。这包括但不限于内分泌科、肝病科、心血管科、营养科、运动医学科以及心理科等。每个专业都在其擅长领域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在糖尿病合并MAFLD的管理中,我们应建立以糖尿病为主线,分层管理的模式。当MAFLD处于初期阶段时,可在内分泌科进行处理;而一旦出现显著性肝纤维化或更严重的肝病表现,则需要肝病专科的专家介入。这种分层管理的方式能够确保患者得到最恰当的治疗和管理。总的来说,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在糖尿病和肝病的共同管理中至关重要。通过整合不同专业的资源和优势,我们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国际糖尿病》目前,有哪些治疗策略及药物已被证明对MAFLD和T2DM的共管理是“一石二鸟”且行之有效的?您如何看待新型药物在这些患者中的应用前景?

沈洁教授

近年来,MAFLD的治疗策略与药物研发一直在不断进步。多种药物因其减重效果或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而被认为对MAFLD有治疗潜力。目前,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SGLT-2抑制剂以及GLP-1受体激动剂等药物已被推荐用于治疗合并MAFLD的T2DM患者。然而,首个且是目前唯一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MAFLD治疗的药物是甲状腺激素受体β激动剂Resmetirom,研究表明该药物不仅能减少肝脏脂肪沉积,还具有抑制纤维化的作用。
未来,随着更多药物的研发与适应证扩展,我们可以预见MAFLD的治疗将更加多样化与有效。这些药物的出现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也提高了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本身对这一疾病的重视程度。MAFLD不仅仅是肝脏本身的问题,它还涉及到心血管、肾脏乃至神经系统的健康。因此,随着新型药物的应用,我们有望在这一领域取得划时代的进步,为患者带来更全面的健康保障。

专家简介


沈洁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院长,内分泌代谢科学科带头人,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卫健委应急专家组成员,《健康广东2030规划》糖尿病防治行动撰稿人;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创新型院长”、广东省优秀医院院长;广东省“三八红旗手”“广东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广东省医师奖获得者。


专家简介


祁小龙教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助理、门静脉高压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慢性肝病联盟专家组组长;CHESS创始人、指导委员会主席;Portal Hypertension & Cirrhosis期刊创始人、主编;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门静脉高压专委会主任委员;第一届华夏青年医学科技奖获得者。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