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孤独和社交隔离越来越被认为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问题。据研究,全球约25%的人群面临社交隔离,约21.3%的人群感到孤独。这些状况不仅影响心理健康,还可能与一系列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相关,尤其是2型糖尿病(T2DM)。近期一项发表在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杂志的研究结果表明[1],社交隔离与孤独已被证实是T2DM的重要风险因素。加强社会联结有望成为糖尿病防控的有效策略,提示应将心理社会因素纳入公共卫生政策与干预体系中。

孤独与社交隔离与多种慢性疾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孤独与社交隔离日益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关注的重要议题,孤独与社交隔离不仅是情感层面的主观体验,更是一种“慢性社会应激状态”,对多系统健康造成深远影响。尽管孤独和社交隔离在日常语境中常被混为一谈,但它们在定义上却存在显著差异。社交隔离是指个体在社会网络中的互动和联系不足,表现为缺乏社交活动、亲密关系和社会支持。而孤独感则源于个体对其社交关系的不满足,表现为即便身处社交环境,也可能感受到强烈的孤立或被排斥的情绪。社交隔离通常是客观存在的,基于个体的社交互动频率、社交网络的规模等因素,而孤独则是一种主观的情感体验,可能出现在社交活动频繁的个体中。尽管它们存在差异,却往往紧密相连,孤独与社交隔离相互作用,共同对个体的健康状态产生深远影响。
大量研究已证实,孤独与多种慢性疾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如痴呆、高血压、卒中及冠心病。同样,社交隔离也与心力衰竭所致住院或死亡风险增加、肺炎发病率上升以及全因死亡率升高有关。尽管这些关联已较明确,但社交关系与其他慢性病(如T2DM)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仍研究不足。近年来,关于孤独、社交隔离与T2DM发病之间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许多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不足、情感孤立的个体可能更容易患上糖尿病。然而,目前关于孤独和社交隔离如何在生物学层面影响糖尿病发病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此前一项Meta分析结果,独居个体发生T2DM的风险显著高于非独居者。然而,独居并不必然意味着社交关系差,因为它并不能直接反映孤独感或社交隔离状态。因此,关于不良社交关系与T2DM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仍存在重要研究空白,迄今尚无Meta分析对此进行系统评估。
深入理解这一关联,有助于推动社会健康因素融入标准医疗实践,从而改善整体健康结果,并潜在地减少医疗成本。关注社会健康决定因素不仅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还可能降低T2DM的发生风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基于一项Meta分析,深入探讨了孤独和社交隔离与T2DM之间的关系,并讨论如何通过改善社交联系与心理健康来降低糖尿病的风险。
孤独和社交隔离均显著增加T2DM的发生风险
该Meta分析共纳入了9项研究,涉及1 112 887例受试者。在这些受试者中,60.5%为女性,平均年龄为57.1岁。在平均长达10.7年的随访期间,共记录到50 961例新发T2DM患者。研究评估了孤独感和社交隔离对糖尿病发生风险的影响,通过计算风险比(HR)来量化其关联度。此外,研究还对包括性别、年龄、社会经济状态等在内的潜在混杂因素进行了调整,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研究结果显示,孤独和社交隔离均与T2DM的发生风险增加显著相关。Meta分析显示,孤独感人群的糖尿病风险增加了32%(HR=1.32,95%CI:1.11~1.57)。这一结果表明,长期孤独感可能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当孤独感较为严重或持续存在时,糖尿病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社交隔离同样与T2DM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风险增加了20%(HR=1.20,95%CI:1.01~1.43)。研究还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否排除个别研究,孤独和社交隔离与糖尿病风险之间的关系都保持稳定。此外,研究表明,孤独和社交隔离的影响并没有因为参与者的年龄、随访时长等因素而显著变化。
这些结果表明,无论是孤独感还是社交隔离,均对糖尿病的发生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特别是孤独感,它对糖尿病的影响似乎比社交隔离更为显著,可能与孤独带来的情感压力和生理反应有关。
孤独和社交隔离增加T2DM发生风险的可能机制
孤独是一种主观的负性情绪体验,常源于个体对社会联系的缺失感,即便身处人群中也可能感到孤独。大量研究表明,孤独与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密切相关,这些情绪障碍可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功能,诱发皮质醇等应激激素的持续升高,进而促进肝脏糖异生、血糖升高。此外,孤独还可降低胰岛素敏感性、促进系统性慢性炎症反应,诱发胰岛素抵抗。这类人群往往缺乏外界支持,更易形成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缺乏锻炼、高热量饮食、作息紊乱和药物依从性差,进一步加剧了T2DM的发生风险。
社交隔离体现在个体与家庭、朋友、社区或社会网络之间的联系显著减少或完全中断,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互动缺失状态。它不仅与心理健康恶化相关,还能激活多条生理路径,例如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促炎因子水平升高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从而打破体内代谢稳态。研究显示,长期社交隔离可诱发低度慢性炎症,影响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信号通路。此外,社交隔离人群由于缺乏社会支持和外界监督,更易采取被动应对方式,维持不良的健康行为模式。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可能显著提升T2DM的发生率和进展风险。
该Meta结果对临床实践的启示
孤独和社交隔离是T2DM的重要危险因素。解决社会联系可能是预防糖尿病的一项有价值的战略,这强调了将社会心理因素纳入公共卫生举措的必要性。
促进社交互动与支持:鉴于孤独和社交隔离对糖尿病发病的潜在影响,临床医生应当关注患者的社交状况。在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增强患者的社交支持网络至关重要。通过家庭支持、社交活动或社区参与等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减轻孤独感。
心理健康干预:对于感到孤独或有社交隔离的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干预应成为治疗的一部分。认知行为疗法、社交技能训练等心理干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孤独感和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社会处方”的推广:“社会处方”是一种由医疗机构和社区组织为患者或需要帮助的人群开具的非药物性处方,它通过社区病友会、社区治疗和社区护理等干预措施,旨在解决医疗之外的社会、心理和情感问题,从而改善个体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社会处方”的适用人群包括慢性疾病患者、独居老人、社会孤立人群、有抑郁和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的患者等。近年来,“社会处方”在一些国家得到了应用,医生通过将患者与社区服务和志愿活动相连接,帮助患者改善社会关系和减少孤独感。这种方法在糖尿病患者群体中具有很大的潜力,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社交隔离感,改善他们的整体健康状况。
结语
孤独和社交隔离不仅是心理健康的隐患,更是T2DM的重要危险因素。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当意识到社交因素对患者健康的深远影响,将其纳入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策略中。通过改善患者的社交支持和心理健康,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1.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25 May:223:112124. doi: 10.1016/j.diabres.2025.112124. Epub 2025 Mar 22.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