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项真实世界研究为智能胰岛素笔助力血糖管理提供新证据 | ADA2024

编者按:糖尿病作为全球性健康挑战,其管理依赖于多种治疗手段,其中胰岛素注射是控制血糖水平的关键措施之一。近年来,智能胰岛素笔的出现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新的管理工具,旨在通过技术创新优化血糖控制,相关研究证据不断积累。在近期召开的第84届美国糖尿病协会科学年会(ADA2024)上,两项真实世界研究[1,2]分析了智能胰岛素笔(诺和笔®6或NovoPen Echo Plus)在奥地利及跨国背景下的应用效果和影响因素,特别关注其对血糖管理新指标的改善作用。本刊邀请中日友好医院杨文英教授与大家分享这两项最新研究,了解智能胰岛素笔的前沿动态。

杨文英 教授

中日友好医院

智能胰岛素笔——奥地利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新希望

在奥地利,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管理迎来了新变革。一项针对1580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发现,智能胰岛素笔的引入显著改善了患者血糖控制。这项研究为智能胰岛素笔的有效性提供了实证支持[1]。


研究团队收集了成人糖尿病患者的真实世界数据,这些患者已在使用持续葡萄糖监测(CGM)设备,并开始使用智能胰岛素笔。研究跨越了使用智能胰岛素笔前后的15个月,关注了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葡萄糖高于目标范围时间(TAR)和葡萄糖低于目标范围时间(TBR)的变化。


结果显示,开始使用智能胰岛素笔后,TIR立即增加(图1)。特别是在第3个月和第6个月,TIR较基线显著增加,TAR较基线显著降低。在523例具有3个月基线CGM数据的成人糖尿病患者亚组中,基线TIR最低(TIR<40%)组在开始使用智能胰岛素笔3个月的TIR增幅最大,而基线TIR最高(TIR>70%)组TIR小幅下降但不显著(图2)。可见,基线TIR<40%的患者获益最大。

图1. TIR相对于基线随时间的变化
图2. 根据基线TIR分层的TIR和TBR(<70 mg/dl)的变化

此外,达到国际推荐的CGM血糖控制目标的个体比例显著增加,并在6个月后保持不变。具体来说,达到TIR>70%的患者比例从基线的34%显著增至第3个月的43%和第6个月的42%;而实现TIR>70%且TBR<4%的患者比例从基线的27%增至第3个月和第6个月的35%(图3)。


图3. 达到国际推荐血糖控制目标的患者比例


跨国分析:智能胰岛素笔使用与餐时胰岛素注射的依从性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围绕日常生活需求进行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可能是一项挑战和负担。对胰岛素注射治疗的依从性差可能导致血糖控制不佳,使糖尿病患者有发生急性和慢性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而从智能胰岛素笔获得的数据可以提供关于治疗依从性的详细见解。


基于此,一项跨国研究使用真实世界智能胰岛素笔数据,分析了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遗漏注射餐时胰岛素的概率[2]。研究团队收集了21个国家22 964例糖尿病患者的数据,发现一天中遗漏注射餐时胰岛素≥1次的概率为44.5%(95%CI:44.1~45.0%)。


研究还发现,智能胰岛素笔的使用、患者年龄、一周中的日期以及一天中的时间都是影响遗漏注射餐时胰岛素的因素(图4~5)。具体来说,随着智能胰岛素笔使用频率的增加和患者年龄的增加,遗漏注射的概率降低。此外,工作日遗漏注射的概率随着周末的临近而增加,周五和周六比周日和周一遗漏注射的概率更高。在任何一天,零食摄入者遗漏注射的概率均高于早餐、午餐或晚餐摄入者。


图4. 智能胰岛素笔的使用、年龄和一周中的日期对餐时胰岛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图5. 进食情况对一天中遗漏注射餐时胰岛素≥1次概率的影响

可见,智能胰岛素笔的使用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餐时胰岛素注射依从性,尤其是在智能胰岛素笔使用频率高、年龄较大的患者中。这项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为糖尿病管理提供新工具。


结语

综合两项真实世界研究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智能胰岛素笔在糖尿病管理中的潜力。它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还能够通过提高注射依从性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智能胰岛素笔的引入,为糖尿病管理带来了新的希望。


智能胰岛素笔之所以如此“强悍”,与其功能密不可分。以本文中两项研究观察的诺和笔®6为例,其是在中国上市的首支可连接可传输的智能胰岛素笔,能够将胰岛素注射数据传输到智能设备,将胰岛素注射行为数字化,助力糖尿病智能化管理。其记忆功能升级,可存储过去800次的胰岛素注射数据,包括注射剂量和注射时间;可连接智能胰岛素注射笔通过NFC技术实现连接功能,可将注射历史记录从注射笔传输至支持NFC的设备如智能手机等,兼容苹果和安卓系统;通过APP即可查看用药及血糖报告。既往多项研究[3-6]也显示,智能胰岛素笔能够显著改善TIR,减少漏注注射,并具有成本效益。


当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深入,智能胰岛素笔有望在未来糖尿病管理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随着智能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糖尿病管理将迎来更加个体化和精准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 Julia K Mader, et al. Improvement in time in range after smart insulin pen initiation in Austria (ID 842P). Presented at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84th Scientific Sessions, June 21–24, 2024, Orlando, FL, USA and online.

2. F Javier Ampudia-Blasco, et al. Multinational analysis of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issed bolus insulin injections using smart pen data (ID 843P). Presented at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84th Scientific Sessions, June 21–24, 2024, Orlando, FL, USA and online.

3. Adolfsson P, et al. Presented at EASD 2023, 2-6th Oct 2023, Hamburg

4. Adolfsson P, et al. Diabetes Technol Ther. 2020; 22(10): 709-718.

5. Danne TPA, et al. Diabetes Care. 2024; 47(6): 995-1003.

6. Jendle J, et al. Diabetes Ther. 2021; 12(1): 373-388.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