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要点
患者糖尿病病程10余年,存在嗜酒史、吸烟史,下肢静脉曲张20余年,颈动脉硬化2年,合并多种糖尿病并发症;入院前使用德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但血糖仍然控制不佳,平素空腹血糖维持在10.0 mmol/L左右;
住院期间使用甘精胰岛素U300联合赖脯胰岛素使血糖控制达标,出院后转为甘精胰岛素U300联合口服药方案,血糖稳定且无低血糖发生。
病例分享者

张鹏副主任医师
朝阳市第二医院
点评嘉宾
张霞教授
患者基本情况
56岁男性,糖尿病病程10余年。
患者主诉10余年前于外院就诊时发现血糖升高,空腹血糖10.0 mmol/L,诊断为“2型糖尿病”。目前应用德谷胰岛素(24单位)联合二甲双胍(1.0g)、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日),平素空腹血糖10.0 mmol/L左右,餐后血糖未测。
近半年出现肢端麻木,偶有针刺痛,视力减退。近1周患者反复头晕、心悸,体位变化时明显。
既往史:下肢静脉曲张病史20余年。颈动脉硬化病史2年。有嗜酒史,吸烟史。家族史中母亲患有糖尿病。
入院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175 cm,80 kg,BMI 26.12 kg/m2。
实验室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主要诊断
2型糖尿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I期、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颈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后循环缺血、血脂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
治疗经过
治疗方案制定依据
对于入院血糖较高患者,应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达标,同时兼顾患者疗效、安全性等方面,选择低血糖风险较低方案。
降糖达标后选择简便的甘精胰岛素U300联合OADs方案,可提高患者依从性,同时也较为经济,患者能够长期坚持。院内治疗经过
出院治疗方案
患者随访情况
大咖观点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霞教授:
基础胰岛素在血糖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各大指南推荐的起始胰岛素治疗优选药物,临床应用广泛。与此同时,基础胰岛素仍在不断更新迭代,以更好地模拟生理性基础胰岛素分泌、实现疗效与安全性的平衡。本例患者生活方式不佳,已患轻度DR,对于这样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的患者,血糖控制仍是关键,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预防和(或)延缓DR的发生及进展。治疗时也需关注血糖的波动以及低血糖,以避免加重眼底改变。另外,患者体重80 kg,BMI大于25 kg/m2,既往基础胰岛素剂量为24 U,已满足0.3 U/kg的起始剂量,但是血糖仍控制不佳,且有低血糖症状出现,因此需要更平稳安全同时有效的治疗方案。
甘精胰岛素U300作用平稳无峰[1],日内内间变异度更低,在确保降糖的同时低血糖风险更低[2-4]。前后3小时的注射时间窗[5],注射时间灵活,能够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情境的变化。同时,糖尿病需要长期的管理,治疗方案的选择也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性,甘精胰岛素U300在胰岛素专项集采中A类中选[6],预估日治疗费用不足5元,是兼顾疗效、安全性、经济的长期可选方案。
本病例来自北京整合医学学会主办的
【眼见为“时”2023糖尿病临床诊疗优化项目】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 37(4):88.DOI:10.3760/cma.j.cn311282-20210304-00142.
2. Becker RH, et al. Diabetes Care. 2015;38:637-43;
3. Bailey T et al. Diabetes & Metabolism. 2018;44:15-21
4. Cheng A,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20,22(3):346-354.
5. Riddle MC, et al. Diabetes Technol Ther 2016,18(4):252-257
6. 关于公布全国药品集中采购(胰岛素专项)中选结果的通知 http://www.smpaa.cn/gjsdcg/2021/11/30/10435.shtml
往期回顾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