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MPA批准司美格鲁肽新增CKD适应症!糖尿病肾病第四治疗支柱崛起

从循证、指南到写入说明书!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在华顺利拿下慢性肾脏病(CKD)新适应症,2型糖尿病(T2DM)合并CKD第四治疗支柱正在崛起!

2025年7月1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诺和泰®(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新增适应症,用于降低伴有CKD的T2DM成人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持续下降、终末期肾病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至此,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成为中国首个且目前唯一*同时具有降糖、心血管和肾脏三大适应症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新适应症为糖尿病肾病治疗再添支柱药物,为我国广大患者带来新福祉。

应对T2DM相关CKD沉重负担,中国与全球几乎同步获批司美格鲁肽CKD适应症

全球糖尿病负担日益加重,已成为CKD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1,2]。过去30年,全球由T2DM导致的CKD负担增长了74%[3]。作为全球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其中90%为T2DM),我国CKD负担尤为沉重。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2.3亿[4],近1/3(32.4%)的糖尿病患者合并CKD[1]。按此推算,我国约有7450万成人糖尿病患者合并CKD,疾病负担极高。

T2DM合并CKD显著增加肾脏和心血管不良结局及死亡风险,而治疗手段非常有限,除传统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RAASi)外,近20年来的治疗新进展屈指可数,目前临床可用的新疗法仅包括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和非甾体类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nsMRA)。但即使接受以上3种药物治疗,患者发生肾衰竭和心血管疾病的残留风险仍较高,临床存在巨大的未满足治疗需求。因此,GLP-1RA能够确证肾脏获益并获得新增的CKD适应症,对于突破当前治疗困境具有重大临床价值。

2025年初,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CKD新适应症,标志着GLP-1RA作为糖尿病肾病治疗新手段获得权威监管机构的正式认可。仅约半年之后,我国亦迅速完成CKD适应症的新增获批,几乎与全球同步开启了GLP-1RA用于糖尿病肾病管理的新时代。这一系列快速获批主要基于FLOW研究提供的强有力循证支持。

FLOW研究提供力证,司美格鲁肽1.0 mg为广泛T2DM合并CKD患者带来全面肾脏保护

FLOW研究作为GLP-1RA类药物首个且目前唯一*的肾脏结局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其结果证实,T2DM合并CKD患者在标准治疗(95%使用RASi,15.6%使用SGLT2i)基础之上,应用司美格鲁肽注射液1.0 mg可进一步带来肾脏和心血管多重获益,主要包括[5]:

肾脏获益:

改善蛋白尿: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降低达40%;

降低肾脏事件风险:主要肾脏复合事件(eGFR持续降低≥50%、持续性eGFR<15 ml/min/1.73m2、起始长期肾脏替代治疗、因肾脏疾病或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显著降低达24%;

延缓肾功能下降:eGFR下降速度显著减慢,年下降速率较安慰剂组降低1.16 ml/min/1.73m2。

心血管获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风险显著降低18%。

生存获益:全因死亡风险显著降低20%。

亚组分析进一步支持,不同基线和临床特征的广泛T2DM合并CKD患者均可一致获益。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可满足临床个体化和多样化患者的治疗需求,其获益不受基线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糖尿病病程、eGFR、UACR、心血管病史、合并用药等情况的影响(图1)[5]。

图1. FLOW研究:司美格鲁肽1.0 mg肾脏获益的亚组分析结果

年龄并非限制:在预先设定的年龄亚组(<65、≥65~<75、≥75岁)中,与安慰剂相比,司美格鲁肽1.0 mg肾脏复合事件风险一致性降低[5],支持不同年龄(包括老年患者)均获益。

不受体重影响:无论患者基线BMI处于何种水平(<25、≥25~<30、≥30~<35、≥35~<40、≥40 kg/m2),也无论治疗过程中减重程度如何,司美格鲁肽改善主要肾脏结局、降低MACE和全因死亡风险的获益都保持高度一致[6];无论患者是否合并超重/肥胖,均可一致获益。这提示,司美格鲁肽肾脏获益不依赖于体重减轻。

不受肾功能影响:根据基线时eGFR水平(≥60、≥45~<60、≥30~<45、<30 ml/min/1.73m2)、UACR(<300、≥300 mg/g)或KDIGO风险(低/中危、高危、极高危)对CKD严重程度进行分层分析,发现无论CKD严重程度如何,司美格鲁肽均可安全降低肾脏、MACE、全因死亡风险,其获益不因CKD严重程度而异(图2)[5,7]。

图2. FLOW研究亚组分析:不同CKD严重程度下的主要肾脏结局

独立于SGLT2i使用:基线时有15.6%患者使用了SGLT2i,允许患者在研究期间起始SGLT2i,在基线或研究过程中使用SGLT2i的患者比例高达约1/3。无论是主要肾脏终点,还是eGFR斜率、MACE和全因死亡的亚组分析,均支持司美格鲁肽获益不受是否使用SGLT2i的影响[5,8]。

独立于MRA使用:基线时有7.3%患者使用了MRA,并允许患者在研究期间起始MRA。无论是否使用MRA,司美格鲁肽均可降低主要肾脏结局、MACE和死亡风险[9]。

亚洲人群同样获益:司美格鲁肽获益不受种族、地区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人群占比约1/4,其肾脏获益与总体人群相一致[5]。

心衰获益不受心衰病史影响:无论既往有/无心衰病史,司美格鲁肽均显著降低T2DM合并CKD患者首次心衰事件或心血管死亡的复合终点风险,同时降低单独的心衰事件和心血管死亡风险(图3)[10]。

图3. FLOW研究心衰结局亚组分析:司美格鲁肽心衰获益不受基线有无心衰病史影响

这些亚组分析结果支持,广泛T2DM合并CKD患者均可从司美格鲁肽治疗中获益,惠及大多数糖尿病肾病人群。

中美指南一线推荐,GLP-1RA有望成为T2DM合并CKD第四治疗支柱

目前,无论是2024 CDS《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还是2025 ADA《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均一致推荐具有明确肾脏获益的GLP-1RA作为T2DM合并CKD治疗的一线药物[11,12]。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作为中国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CKD适应症的GLP-1RA类药物,填补了该类患者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标志着中国糖尿病肾病又新增一种治疗利器。

T2DM合并CKD患者数量庞大、预后较差,而治疗手段相对较少。RAASi、SGLT2i和nsMRA是目前公认的三大治疗支柱,但患者仍面临较高的肾心残留风险。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在标准方案基础上进一步展现出挽救肾脏、心脏和生命的显著获益,有望成为T2DM合并CKD的第四大治疗支柱,驱动糖尿病肾病治疗重大革新[13]!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在原有降糖、心血管适应症基础上新增CKD适应症,这不仅标志着GLP-1RA类药物应用范围的突破性扩展,也是糖尿病肾病临床治疗的一项重大新进展。其可为患者提供肾-心-代谢全面保护作用,兼顾改善肾功能指标(如UACR水平)、延缓eGFR下降、减少肾心事件、降低死亡风险以及综合改善代谢等多重获益。随着GLP-1RA的加入,T2DM合并CKD治疗四大支柱新格局已然形成。期待在临床实践中合理、积极应用这些药物,为广泛T2DM患者带来更多健康福祉!

*截至2025年7月

参考文献

1.Jia W, et al. Lancet Reg Health West Pac. 2025 Jan 11:55:101463.

2.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IDF atlas reports: diabetes and kidney disease. https://diabetesatlas.org/atlas/diabetes-and-kidney-disease/;2023. Accessed May 15, 2024.

3.Li H, et al. J Diabetes Investig. 2021;12:346-356.

4.Zhou Y-C, et al. Mil Med Res. 2025 Jun 2;12(1):28.

5.Perkovic V, et al. N Engl J Med. 2024 Jul 11;391(2):109-121.

6.Johannes FE Mann. Impact of Semaglutide on Kidney, Cardiovascular, and Mortality Outcomes by Baseline BMI and Weight Loss in People with T2D and CKD - Data from the FLOW Trial. Presented at ADA2025 meeting. 1971-LB.

7.2025年WCN大会. 官网e-poster:WCN25-AB-1900

8.Mann JFE, et al. Nat Med. 2024 Jun 24. doi: 10.1038/s41591-024-03133-0.

9.Rossing P. Kidney, cardiovascular and all-cause mortality outcomes of semaglutide with and without baseline MRA use in type 2 diabetes and CKD: a FLOW trial analysis. Presentation ID LBA 21. Thursday, 12 Sep, EASD2024

10.Pratley RE,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24; 84(17): 1615-1628.

11.ADA. Diabetes Care. 2025;48(Suppl 1):S1-S352.

12.Herrington WG, et al. N Engl J Med. 2024 Jul 11;391(2):178-179.

1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5;17(1): 16-139.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