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久弥新的黄金价值:ADA 2025揭秘二甲双胍从经典降糖药到代谢健康“六边形战士”的跃迁

在糖尿病诊疗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经典降糖药物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石作用。2025年ADA科学年会一场题为“糖尿病管理中的经典药物”研讨会上,二甲双胍以“代谢健康六边形战士” 重焕新生,成为焦点之一。与此同时,ADA三大科学奖项得主——Banting科学成就奖Steven E. Kahn教授、Albert Renold奖Barbara B. Kahn教授及Kelly West流行病学杰出成就奖Juliana C.N. Chan(陈重娥)教授通过开创性研究,分别从不同研究领域支持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T2DM)防控的核心药物,其多靶点机制与应用边界正在精准医学时代被重新定义。本刊特别邀请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科肖建中教授进行解读和点评。

研讨会精要:糖尿病管理中的经典药物——二甲双胍历久弥新的黄金价值[1]

在主题为"糖尿病管理中的经典药物"研讨会上,夏威夷大学Marjorie KL Mau教授系统阐释了二甲双胍的多维价值。这种源自山羊豆的药物,于1922年合成,1957年经临床试验证实了降糖疗效,已成为全球糖尿病管理的基石。其多靶点机制涵盖抑制肝脏线粒体复合物I,促进肠道分泌GLP-1及调节肠道菌群丰度,通过肠-脑-肝串扰机制间接调节肝脏葡萄糖输出[2],在细胞内的作用机制涉及促进葡萄糖摄取、抑制糖异生、促进脂肪酸氧化、抑制蛋白质合成和抗炎等[3](图1)。


图1. 二甲双胍降糖作用中涉及的关键细胞途径总结[3]

二甲双胍在全球范围内被批准用于单纯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控制血糖无效的T2DM,大多数人能够很好地耐受其已知的胃肠道副作用,尤其是当服用缓释剂型时。要注意与肾功能不全相关的禁忌证,至少每年检查肾功能。二甲双胍可以用于10岁或以上儿童和青少年、老年人、妊娠糖尿病女性中。已证明二甲双胍可以改善心血管风险因素和心血管结局。二甲双胍也可用于管理糖尿病前期或预防既往妊娠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二甲双胍在以下人群中应作为首选药物:T2DM患者,在生活方式改变后,与或不与口服药联合使用的初始治疗;糖尿病前期患者,特别是肥胖、年轻或有妊娠糖尿病(GDM)病史。就成本而言,二甲双胍与新药相比成本更低。

二甲双胍降糖外获益包括:1)美国DPP/DPPOS研究显示,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二甲双胍可能降低心血管疾病、卒中风险;2)可能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女性的高雄激素症状、生育结局、体重和高脂血症;3)可能预防癌症。

未来的研究正不断拓展二甲双胍应用边界:灵长类动物抗衰老研究揭示二甲双胍延缓衰老潜力[4];微生物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重塑功能[5];药物基因组学探索分子作用机制和遗传变异对疗效影响[6]。这些将共同推动二甲双胍从经典降糖药物向代谢性疾病全面管理的核心跃迁。

注意:二甲双胍在中国尚未获批糖尿病前期、妊娠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癌症、衰老等适应证

2025年ADA三大科学奖项获奖者与二甲双胍相关的研究简介

01.Banting科学成就奖得主Steven E. Kahn:支持二甲双胍在糖尿病全程管理中的基石作用

作为DPP/DPPOS研究的核心设计者,Steven E. Kahn团队证实二甲双胍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前期进展风险达31%,且疗效持续超过10年[7,8](图2)。其参与的ADOPT研究进一步显示,在早期T2DM患者中二甲双胍(2,000mg/天)可在长达45个月时间里维持平均糖化血红蛋白<7%,并证明了二甲双胍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且体重呈持续下降趋势[9]。这些研究为二甲双胍在糖尿病管理指南中从防到治的基石地位提供了证据支持。


图2. DPP/DPPOS研究显示二甲双胍显著降低糖尿病前期患者进展为糖尿病风险

02.Albert Renold奖得主Barbara B. Kahn:揭示二甲双胍分子作用机制

Barbara B. Kahn的开创性研究首次阐明二甲双胍通过激活AMPK通路改善肝脏和肌肉胰岛素抵抗[10]。其团队发现,二甲双胍可诱导脂肪细胞代谢重编程,促进脂联素分泌并抑制炎症因子释放,从而逆转肥胖相关胰岛素抵抗[11]。这些研究为了解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03.Kelly West流行病学杰出成就奖得主Juliana C.N. Chan(陈重娥):真实世界证据重塑二甲双胍多效性作用

基于覆盖80万人的香港糖尿病登记系统(HKDR),Juliana C.N. Chan团队开展了诸多真实世界研究并取得一系列重大发现:

1.二甲双胍的长期降糖优势

中国T2DM患者二甲双胍单药治疗失败的风险较磺脲类药物显著降低,二甲双胍单药治疗失败的中位时间为3.0 年(四分位间距:1.8-5.4年),而磺脲类药物为1.8年 (四分位间距:0.9-4.1年)(P<0.001)[12]。

2.二甲双胍的心肾保护作用与安全性

二甲双胍显著降低T2DM患者终末期肾病(ESKD)风险(HR=0.76),使用二甲双胍者乳酸酸中毒风险低于未使用者[13]。

在T2DM合并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中,与继续使用二甲双胍相比,停用二甲双胍与更高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终末期肾病和死亡风险相关[14]。

3.二甲双胍降低呼吸道感染

长期使用二甲双胍与中国糖尿病患者患肺炎和肺炎相关死亡的风险降低有关,首次肺炎住院率降低37%(HR=0.63),肺炎相关死亡率降低51%(HR=0.49)[15]。

注意:二甲双胍在中国尚未获批糖尿病前期适应证;根据二甲双胍说明书,当eGFR<45mL/min/1.73m2时禁用。

点评

2025年ADA三大科学奖得主分别以创新性研究构建了二甲双胍在T2DM全程管理中的证据链:Barbara B. Kahn教授揭示了二甲双胍AMPK分子靶点解锁了能量代谢的钥匙,Steven E. Kahn教授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揭示了二甲双胍在T2DM的防治之道,而Juliana C.N. Chan教授的真实世界证据揭示了二甲双胍从血糖控制到降低并发症风险的作用。这些专家的研究工作不仅证明二甲双胍这一经典药物在T2DM预防及治疗中的多效性作用,也诠释了其在精准医疗时代的进化过程。二甲双胍正从糖尿病治疗的基石升级为代谢性疾病全域管理的核心,在增进全球大众健康中发挥关键作用。

专家简介

肖建中 理学博士,主任医师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科主任,内科部副部长,伦理委员会主席
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智慧健康中心共同主任;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及基础医学组副组长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师协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会长,北京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常委,北京内分泌代谢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糖尿病杂志编委,中国糖尿病杂志编委;中华医学杂志以及Plosone, Journal of diabetes, JDI, 等多家杂志审稿人
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1年,发表论文150+篇,曾获北京市科技一等奖及中华医学二等奖,曾获“水木杏林”名医、“紫荆优秀医师”和“人民好医生”称号

参考文献
1.Marjorie KL Mau,The golden oldies in diabetes management-metformin. Presentation in ADA 2025.
2.Diabetologia(2017)60:1577-1585.
3.Diabetes Obes Metab. 2024;26(Suppl. 3):3–19.
4.Cell. 2024 Oct 31;187(22):6358-6378.e29. 
5.Scientific Reports (2019) 9:6156.
6.Diabetologia (2017) 60:1648-1655.
7.N Engl J Med. 2002; 346:393–403.
8.Lancet. 2009; 374:1677–1686.
9.Diabetes Care. 2002 Oct;25(10):1737-43.
10.Diabetes. 2002 Jul;51(7):2074-81.
11.Cell Metab. 2005 Jan;1(1):15-25.
12.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16 Feb;112:57-64.
13.Pharmaceuticals (Basel). 2022 Sep 13;15(9):1140.
14.EClinicalMedicine. 2024 Mar 28;71:102568.
15.Diabetologia. 2021 Aug;64(8):1760-1765.
CN-MET-00117 有效期到2027年6月26日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