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届Albert Renold奖: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又有新发现啦! | EASD 2023

图片

编者按:在第59届EASD年会上第17届Albert Renold 奖被授予来自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Yuval Dor教授。他及他的团队长期研究细胞再生和凋亡的分子机制,其中大量研究涉及胰岛β细胞。当地时间2023年10月4日,Yuval Dor教授以“RNA编辑中断是1型糖尿病(T1DM)发病的途径”为题,对本次获奖内容为与会者进行了精彩的分享。本文撷取部分精要内容进行报道。

图片

Yuval Dor 教授

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


β细胞知多少

β细胞来源于干细胞分化或自身增殖。可分化β细胞的干细胞主要位于骨髓、胰腺导管、胰岛等组织器官,成人胰岛β细胞主要来源于自我复制,β细胞具有强大的再生潜力。一项动物研究显示,切除小鼠80%胰岛β细胞后血糖控制正常,表明切除80%胰腺组织后,剩余的胰岛β细胞也可通过自身增殖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葡萄糖在细胞内通过糖酵解途径由Ca+通道及K+ATP通道调控胰岛β细胞增殖,然而严重的高血糖可以阻断β细胞再生甚至诱导β细胞凋亡。青少年时期由于某些疾病原因可导致β细胞自身增殖下降甚至停止。目前驱动β细胞增殖的有效因素仍不明确,尚未在体内发现产生β细胞的天然干细胞或祖细胞。学者们仍在试图寻找可以产生β细胞的其他途径,目前最有前景的方式是通过胚胎干细胞分化β细胞。

接下来Yuval Dor教授向我们介绍了T1DM的全新潜在机制——RNA编辑中断。

病毒感染引发的免疫反应参与T1DM的发病?

在有T1DM遗传倾向的人群中,某些环境因素可激活自身体液或细胞免疫,导致胰岛β细胞损伤,进而发展为糖尿病前期甚至糖尿病。近年来发现病毒感染导致β细胞的损伤发生在自身免疫反应之前,即在未发生T1DM前可在血液和胰岛内发现I型干扰素(IFN-1)转录信号增强[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导致的干扰素诱导解旋酶C域蛋白1(IFIH1)双链RNA感受器(MDA5)表达的减少[2],使IFN-1产生减少,从而可延缓T1DM发展,这提示了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失调发生在T1DM早期阶段。

但此假说也存在一些问题:并未发现明确的病毒,且双链RNA(dsRNA)传感器即使在无病毒感染中也参与T1DM的发展。因此该团队推测虽然存在内源性dsRNA,但正常人体内存在的腺苷脱氨酶(ADAR)可编辑dsRNA,使腺苷酸转变为肌苷,肌苷在细胞内合成鸟嘌呤,从而可以重新编码蛋白质、阻止A-U配对,因此机体不产生相似的抗病毒免疫反应。一项2022年的研究也有相似的结论,即人类RNA基因编辑减少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SNPs增多可促进T1DM的发生发展。


T1DM发病新机制探索——RNA编辑中断

Yuval Dor教授团队假设因为RNA编辑中断导致上述机体保护机制失调,从而导致T1DM发生。因此该团队设计了一个无病毒感染却存在抗病毒反应的小鼠模型——敲除小鼠β细胞内的ADAR基因,10天后小鼠发展为糖尿病,最终β细胞减少。该团队基于此次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敲除ADAR会导致RNA编辑减少,内源性dsRNA积累增多,β细胞内干扰素产生趋化固有免疫和特异免疫炎症反应的发生,从而引起β细胞凋亡及糖尿病(图1)。

图片

图1. 敲除ADAR后胰岛炎症反应加重


ADAR缺乏导致胰岛素炎症特征

ADAR基因敲除小鼠存在炎症,β细胞被破坏,类似于T1DM中出现的无法解释的空泡β细胞,最终被清除,而胰岛α、δ细胞未受影响。敲除ADAR基因的α细胞也不会引起IFN产生而诱发一系列炎症反应。由钙通道介导的糖酵解途径也可以促进β细胞内IFN的产生。该团队认为不适当的葡萄糖代谢并不会直接引起dsRNA或IFN增多,而是作用于其上游诱发内源性dsRNA的产生,而暴露于IFN也会使免疫血清球蛋白(ISG)增多。

该实验中单细胞RNA测序及单分子RNA荧光原位杂交(FISH)结果显示:敲除ADAR基因的小鼠胰岛内只有一部分β细胞产生干扰素反应, 同时表达ISG的β细胞存在于典型发炎的胰岛中,小鼠胰岛内存在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炎症区域,至此该团队发现了敲除ADAR基因的小鼠模型与人类T1DM相似特性。


总结

Yuval Dor教授主要介绍了T1DM可能发病的全新机制——在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影响下β细胞内失活的ADAR使未被编码的dsRNA增多,进而dsRNA传感器IFIH1调节IFN炎症反应增多,诱导β细胞功能障碍和死亡。同时剩余的β细胞超负荷工作加速β细胞的死亡,从而促进T1DM发生。此假说的提出加深、拓展了我们对T1DM的认识,相信随着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对T1DM的发病机制将有更清楚地了解。


参考文献:

1.Paola S Apaolaza,et al.Sci Adv . 2021 Feb 24;7(9):eabd6527. 

2.Lincez PJ, et al. Diabetes. 2015 Jun;64(6):2184-93.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