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不仅是妊娠期,妊娠期前后的健康管理对母婴结局至关重要。对于妊娠前已患有糖尿病(PDM)的女性,如何实施全周期个体化的治疗与管理,始终是临床关注的焦点。在2025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年会上,来自美国的Jennifer Wyckoff 教授和Linda Barbour教授、西班牙的Rosa Corcoy Pla教授共同解读了由美国内分泌学会(ES)与欧洲内分泌学会(ESE)联合制定的最新指南——ES/ESE孕前糖尿病女性妊娠诊疗与管理指南。该指南为PDM患者的避孕管理、孕前准备、产后管理、药物选择及新技术应用提供了循证建议。

一、孕前与产后:构建全周期管理闭环
对育龄期糖尿病女性的管理不应局限于妊娠期,而应扩展至孕前和产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闭环。
推荐意见1:在每次生殖、糖尿病及初级保健访视中,建议询问有妊娠可能的糖尿病患者的妊娠意愿;条件允许时,也建议在急诊就诊时筛查妊娠意愿(条件性推荐,证据质量极低)。超过半数的糖尿病患者妊娠属于“意外”事件,导致她们错过了优化血糖控制及整体健康状况的最佳时机。尽管缺乏直接证据,但大量间接证据表明,接受孕前保健(PCC)服务能带来显著获益。一项涵盖36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PCC可将先天性畸形的风险显著降低71%,并改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早产率及围产期死亡率等多种结局指标[1]。
推荐意见2:对于暂无妊娠计划的糖尿病患者,建议采取有效避孕措施(条件性推荐,证据质量低)。该建议与妊娠意愿筛查互为补充。通过有效避孕,可确保女性在身心俱备时迎接新生命,从而显著降低高血糖在胎儿器官形成期的不良影响。
推荐意见10:对于孕前糖尿病患者(包括经历流产或终止妊娠者),建议在常规产后管理基础上联合内分泌专科管理(条件性推荐,证据质量极低)。产后阶段实质上是下一次妊娠的“孕前期”,但恰是管理脱节的高发时段。因此,产后内分泌管理在关注血糖控制与哺乳支持的同时,更需着眼于未来健康及下一次可能的妊娠需求——为长远健康布局,为再次妊娠蓄力,从而实现管理的无缝衔接。
二、 争议与更新:非胰岛素药物的取舍
随着新型降糖药物的普及,其在妊娠期的安全性成为焦点。对此,新指南给出了审慎的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3:对于计划怀孕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建议在受孕前停用GLP-1RA,而非等到孕后或孕早期再停药(条件性推荐,证据质量极低)。这一建议主要基于安全考量。突然停用GLP-1RA可能导致血糖反跳性升高和体重增加,这在胚胎器官形成的关键时期是极为不利的。指南采取了更为谨慎的策略,建议提前停药并平稳过渡至胰岛素等替代方案。
推荐意见4:对于使用胰岛素的孕前糖尿病患者,不建议常规加用二甲双胍。此为关键更新(条件性推荐,证据质量极低)。尽管联用二甲双胍可降低巨大儿风险、减少孕期增重及胰岛素用量,但其潜在不良影响需引起重视。随机对照研究显示,联用二甲双胍可能使小于胎龄儿风险增加42%[2]。更值得注意的是,长期随访研究表明,宫内暴露于二甲双胍的后代可能存在远期超重/肥胖风险。因此,指南不推荐常规使用,但在胰岛素获取困难或需极大剂量胰岛素的特定情况下,仍可进行个体化评估。
三、 技术赋能:CGM与HCL的精准应用
血糖监测和胰岛素输注技术的进步为妊娠期血糖管理带来了新工具,指南对其应用场景进行了界定。
推荐意见6:建议T2DM孕妇可选择使用持续葡萄糖监测(CGM)或自我血糖监测(SMBG)(条件性推荐,证据质量极低)。对于T2DM人群,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CGM在改善母婴结局方面优于传统的SMBG。因此,指南给出了一个条件性的“二选一”建议,允许临床医生和患者根据个人偏好、生活方式、设备可及性和成本等因素共同决策。
推荐意见7:不建议使用单一的CGM目标(TIR 63~140 mg/dl)来替代标准的空腹(<95mg/dl,5.3mmol/L)及餐后血糖目标(餐后1小时<140 mg/dl,7.8mmol/L、餐后2小时<120 mg/dl,6.7 mmol/L)(条件性推荐,证据质量极低)。这条建议适用于所有PDM,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仍是胰岛素用量调整的基石。若仅关注24小时的整体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可能会忽略对夜间和空腹高血糖的精细调整。
推荐意见8:建议1型糖尿病(T1DM)孕妇使用混合闭环系统(HCL),而非仅配备CGM的胰岛素泵或多次每日注射(MDI)方案(条件性推荐,证据质量极低)。与T2DM不同,HCL系统在T1DM孕妇中展现出明确优势,可显著改善夜间血糖控制,提升夜间TIR,同时降低低血糖(TBR)和高血糖(TAR)的发生时间。鉴于夜间血糖稳定对母婴健康至关重要,指南建议条件允许的T1DM孕妇采用HCL系统。
四、饮食管理:避免极端,寻求平衡
推荐意见5:孕前糖尿病患者在孕期可选择采用碳水化合物限制饮食(<175克/天)或常规饮食(≥175克/天)(条件性推荐,证据质量极低)。目前尚无明确证据支持何种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最佳。过低或过高的极端摄入均存在潜在风险,但在此范围内两者均属合理选择,需结合个体情况确定。
结语
本次ES/ESE联合指南的发布,为孕前糖尿病女性的妊娠管理提供了最新循证框架。其核心亮点在于强调从孕前、避孕到产后的“全周期管理”理念,提出更为审慎和明确的建议,并深切关注母婴远期安全。整部指南贯穿“个体化决策”与“医患共同参与”的核心精神。未来,随着更多高质量研究证据的积累,我们期待这些建议能持续完善,为母婴健康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Wahabi, et al. PLoS One.2020 Aug 18;15(8):e0237571.
2.Feig DS,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0;8(10):834-844.
2 comments
不仅是妊娠期,妊娠期前后的健康管理对母婴结局至关重要。对于妊娠前已患有糖尿病(PDM)的女性,如何实施全周期个体化的治疗与管理,始终是临床关注的焦点。在2025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年会上,来自美国的Jennifer Wyckoff 教授和Linda Barbour教授、西班牙的Rosa Corcoy Pla教授共同解读了由美国内分泌学会(ES)与欧洲内分泌学会(ESE)联合制定的最新指南——ES/ESE孕前糖尿病女性妊娠诊疗与管理指南。该指南为PDM患者的避孕管理、孕前准备、产后管理、药物选择及新技术应用提供了循证建议。

一、孕前与产后:构建全周期管理闭环
对育龄期糖尿病女性的管理不应局限于妊娠期,而应扩展至孕前和产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闭环。
推荐意见1:在每次生殖、糖尿病及初级保健访视中,建议询问有妊娠可能的糖尿病患者的妊娠意愿;条件允许时,也建议在急诊就诊时筛查妊娠意愿(条件性推荐,证据质量极低)。超过半数的糖尿病患者妊娠属于“意外”事件,导致她们错过了优化血糖控制及整体健康状况的最佳时机。尽管缺乏直接证据,但大量间接证据表明,接受孕前保健(PCC)服务能带来显著获益。一项涵盖36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PCC可将先天性畸形的风险显著降低71%,并改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早产率及围产期死亡率等多种结局指标[1]。
推荐意见2:对于暂无妊娠计划的糖尿病患者,建议采取有效避孕措施(条件性推荐,证据质量低)。该建议与妊娠意愿筛查互为补充。通过有效避孕,可确保女性在身心俱备时迎接新生命,从而显著降低高血糖在胎儿器官形成期的不良影响。
推荐意见10:对于孕前糖尿病患者(包括经历流产或终止妊娠者),建议在常规产后管理基础上联合内分泌专科管理(条件性推荐,证据质量极低)。产后阶段实质上是下一次妊娠的“孕前期”,但恰是管理脱节的高发时段。因此,产后内分泌管理在关注血糖控制与哺乳支持的同时,更需着眼于未来健康及下一次可能的妊娠需求——为长远健康布局,为再次妊娠蓄力,从而实现管理的无缝衔接。
二、 争议与更新:非胰岛素药物的取舍
随着新型降糖药物的普及,其在妊娠期的安全性成为焦点。对此,新指南给出了审慎的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3:对于计划怀孕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建议在受孕前停用GLP-1RA,而非等到孕后或孕早期再停药(条件性推荐,证据质量极低)。这一建议主要基于安全考量。突然停用GLP-1RA可能导致血糖反跳性升高和体重增加,这在胚胎器官形成的关键时期是极为不利的。指南采取了更为谨慎的策略,建议提前停药并平稳过渡至胰岛素等替代方案。
推荐意见4:对于使用胰岛素的孕前糖尿病患者,不建议常规加用二甲双胍。此为关键更新(条件性推荐,证据质量极低)。尽管联用二甲双胍可降低巨大儿风险、减少孕期增重及胰岛素用量,但其潜在不良影响需引起重视。随机对照研究显示,联用二甲双胍可能使小于胎龄儿风险增加42%[2]。更值得注意的是,长期随访研究表明,宫内暴露于二甲双胍的后代可能存在远期超重/肥胖风险。因此,指南不推荐常规使用,但在胰岛素获取困难或需极大剂量胰岛素的特定情况下,仍可进行个体化评估。
三、 技术赋能:CGM与HCL的精准应用
血糖监测和胰岛素输注技术的进步为妊娠期血糖管理带来了新工具,指南对其应用场景进行了界定。
推荐意见6:建议T2DM孕妇可选择使用持续葡萄糖监测(CGM)或自我血糖监测(SMBG)(条件性推荐,证据质量极低)。对于T2DM人群,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CGM在改善母婴结局方面优于传统的SMBG。因此,指南给出了一个条件性的“二选一”建议,允许临床医生和患者根据个人偏好、生活方式、设备可及性和成本等因素共同决策。
推荐意见7:不建议使用单一的CGM目标(TIR 63~140 mg/dl)来替代标准的空腹(<95mg/dl,5.3mmol/L)及餐后血糖目标(餐后1小时<140 mg/dl,7.8mmol/L、餐后2小时<120 mg/dl,6.7 mmol/L)(条件性推荐,证据质量极低)。这条建议适用于所有PDM,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仍是胰岛素用量调整的基石。若仅关注24小时的整体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可能会忽略对夜间和空腹高血糖的精细调整。
推荐意见8:建议1型糖尿病(T1DM)孕妇使用混合闭环系统(HCL),而非仅配备CGM的胰岛素泵或多次每日注射(MDI)方案(条件性推荐,证据质量极低)。与T2DM不同,HCL系统在T1DM孕妇中展现出明确优势,可显著改善夜间血糖控制,提升夜间TIR,同时降低低血糖(TBR)和高血糖(TAR)的发生时间。鉴于夜间血糖稳定对母婴健康至关重要,指南建议条件允许的T1DM孕妇采用HCL系统。
四、饮食管理:避免极端,寻求平衡
推荐意见5:孕前糖尿病患者在孕期可选择采用碳水化合物限制饮食(<175克/天)或常规饮食(≥175克/天)(条件性推荐,证据质量极低)。目前尚无明确证据支持何种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最佳。过低或过高的极端摄入均存在潜在风险,但在此范围内两者均属合理选择,需结合个体情况确定。
结语
本次ES/ESE联合指南的发布,为孕前糖尿病女性的妊娠管理提供了最新循证框架。其核心亮点在于强调从孕前、避孕到产后的“全周期管理”理念,提出更为审慎和明确的建议,并深切关注母婴远期安全。整部指南贯穿“个体化决策”与“医患共同参与”的核心精神。未来,随着更多高质量研究证据的积累,我们期待这些建议能持续完善,为母婴健康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Wahabi, et al. PLoS One.2020 Aug 18;15(8):e0237571.
2.Feig DS,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0;8(10):834-844.
2 comments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61号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