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饮酒护脑?最新研究告诉你风险并不小!

编者按:饮酒行为普遍存在,并可通过公共卫生干预加以调控,但其对大脑健康的影响仍存在争议。长期以来,“适量饮酒或许对大脑有保护作用”的观点被广泛流传,部分中老年人甚至以此为理由保持少量饮酒。近期一项发表BMJ Evid Based Med杂志的研究结果表明[1],各类酒精摄入均与痴呆风险增加相关。尽管相关观察性数据提示轻度饮酒可能具有保护作用,但这一现象部分可能源于早期痴呆患者饮酒量的减少。基因分析未发现任何保护作用,这提示任何程度的酒精摄入均可能增加痴呆风险。通过降低酒精使用障碍的患病率,公共健康策略有望将痴呆发生率最多降低约16%,提示减少酒精摄入可能是痴呆预防的重要干预途径。

为什么要关注饮酒与痴呆?

饮酒行为的双刃剑

饮酒是全球普遍存在的可干预行为,同时与多种健康风险相关,包括肝病、心血管疾病和精神疾病。在认知健康方面,观察性研究长期争议不断:部分研究发现饮酒量与痴呆风险呈“J 型”或“U 型”关联,提示轻度饮酒可能有益。然而,这种表象可能源于多种偏差,例如认知功能下降的个体可能自然减少饮酒,导致观察上出现“少量饮酒保护大脑”的假象。

为验证这一关系,研究创新性地结合三类研究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MVP和UKB,共559 559例受试者,平均随访4至12年)、病例对照分析(通过EHR识别痴呆新发病例)以及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利用来自全球45个GWAS队列、约240万人的遗传数据)。

饮酒量通过每周饮酒杯数(DPW)自我报告评估。美国 MVP 队列还使用了酒精使用障碍识别测试简化版(AUDIT-C),将饮酒者分为:不饮酒或偶尔饮酒者(0~1分)、低风险饮酒者(2~3分)、高风险饮酒者(>4分)。遗传学分析同时关注饮酒量(DPW)、问题性饮酒(PAU)和酒精使用障碍,通过全基因组显著变异构建工具变量,反映终身饮酒特质,与表型(当前饮酒状态)存在重要差异,酒精使用障碍指个体在饮酒行为上出现难以自控的情况,表现为对酒精的强烈渴求、无法控制饮酒量,且饮酒行为持续导致身体、心理或社会功能损害。酒精使用障碍与多种精神疾病和认知功能下降相关,而问题性饮酒主要反映行为异常风险。

观察性与遗传学分析:轻度饮酒“保护作用”只是表象

观察性分析显示,欧洲血统受试者的饮酒量与痴呆风险呈“U 型”关联,与轻度饮酒者相比,不饮酒者、重度饮酒者(>40杯/周,HR=1.41,95%CI:1.15~1.74)以及有酒精使用障碍者(HR=1.51,95%CI:1.42~1.60)的痴呆风险更高。非欧洲血统参与者呈现类似趋势,但酒精使用障碍病史的人群痴呆发病率更高,这种关联在考虑死亡竞争风险后仍保持稳定。

利用百万退伍军人计划的纵向电子健康记录(EHR)数据,研究分析了痴呆诊断前的饮酒行为变化。结果显示,所有饮酒者的饮酒量随时间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最终发展为痴呆的个体下降速度更快,而早期饮酒量较高(AUDIT-C>4)者的下降尤为明显。这一发现提示,观察性研究中所谓的“少量饮酒保护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源于反向因果关系,即认知功能下降导致饮酒减少,而非饮酒本身对大脑具有保护作用。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进一步揭示因果真相:每周饮酒量增加1个标准差,痴呆风险增加15%(OR=1.15,95%CI:1.03~1.27);酒精使用障碍遗传风险增加一倍,痴呆风险增加16%(OR=1.16,95%CI:1.03~1.30)。非线性分析表明,中度饮酒的“保护作用”在遗传因果分析中并不存在,饮酒行为本身可能是痴呆风险的独立促进因素。这一证据不仅解释了观察性数据的矛盾,也强调了公共卫生干预减少酒精使用障碍的重要性。

潜在机制与临床启示:减少饮酒,保护大脑

虽然本研究未直接测量脑影像或生物标志物,但结合现有文献可推测机制。首先,乙醇及其代谢产物对神经元具有毒性作用,长期饮酒可能导致神经元损伤和脑萎缩。其次,饮酒可增加高血压和中风风险,从而促进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第三,饮酒可激活系统性炎症途径,干扰认知功能并加速神经退行性变化。这些机制与遗传学发现一致,为饮酒增加痴呆风险提供生物学解释。

临床与公共卫生层面,任何剂量的饮酒均可能增加痴呆风险,减少酒精使用障碍可能使痴呆病例降低16%。此外,早期痴呆患者饮酒量下降可能掩盖饮酒风险,因此在解读观察性数据时需谨慎。对于公众和临床医生而言,减少饮酒或戒酒不仅有益于心血管和肝脏健康,也可能延缓认知衰退,为痴呆预防提供可行策略。

结论

通过结合两大队列的观察性数据与全球GWAS的遗传学分析,本研究为饮酒与痴呆关系提供了最强证据。首先,轻度饮酒“保护作用”可能只是表象。其次,饮酒行为与痴呆风险呈因果正相关。最后,公共卫生策略应关注降低酒精使用障碍的发生。在痴呆高发人群中,控制饮酒量和预防酒精使用障碍,可能成为可行、有效的痴呆预防策略。

参考文献:1.BMJ Evid Based Med. 2025 Sep 23:bmjebm-2025-113913. doi: 10.1136/bmjebm-2025-113913.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