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团队多项研究成果呈现,积极探索优化肥胖和糖尿病管理 | ADA中国之声



在第85届美国糖尿病协会科学年会(ADA2025)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团队展示了4项研究成果,涵盖肥胖诊断、糖尿病管理及药物安全领域。团队通过横断面研究验证了EASO肥胖标准在中国人群内脏脂肪识别中的优越性,并提出了更精准的联合诊断界值;系统分析了全球1型糖尿病(T1DM)患者超重/肥胖40年趋势,揭示美洲地区及女性群体风险上升;探究了减重药物与脱发风险的关联,指出非糖尿病人群及快速减重者风险更高;此外,荟萃分析证实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可通过降低炎症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减少心血管事件。这些发现为优化肥胖和糖尿病临床实践提供了新依据。

1777-P

探索EASO肥胖标准识别中国人群腹部内脏脂肪堆积:一项横断面研究

杨冰莹,罗樱樱,周翔海,张放,李玉凤,纪立农

研究背景

现有研究表明,相比BMI,内脏脂肪更能准确反映个体的代谢风险。然而,当前肥胖诊断标准仍主要依赖BMI,未充分考虑脂肪分布及其代谢负担。近期,欧洲肥胖研究协会(EASO)提出了新型肥胖评估框架,引入腰高比这一指标以更有效地识别腹部脂肪堆积及其相关代谢并发症。同时,《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提出将肥胖重新定义为一种以健康状态和器官功能障碍为核心的疾病,并强调区分“临床肥胖前期”与“临床肥胖症”。鉴于这些新标准在非欧洲人群中适用性的证据有限,本研究旨在评估EASO肥胖标准在中国人群中的适用性,并探索更精准的身体测量指标界值以识别内脏肥胖。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横断面研究,共纳入北京市平谷区3371例年龄26~76岁的成年参与者。采用标准化方法采集参与者的人体测量数据和代谢指标,并使用非增强腹部CT扫描测量内脏脂肪面积(VFA)以评估内脏脂肪堆积情况。

研究结果

结果显示,61.2%的参与者被诊断为内脏肥胖,且该人群的代谢性疾病患病率显著更高,提示内脏脂肪积聚是识别代谢风险的重要标志。与传统BMI标准相比,EASO肥胖标准在诊断内脏肥胖方面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但其特异性略低于BMI标准。此外,多项人体测量指标与VFA呈显著相关,其中腰围(WC)和腰高比(WHtR)的相关性尤为突出,BMI与WC联合指标对内脏肥胖的预测能力优于单一指标。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更适用于中国人群的BMI与WC联合诊断界值,该界值进一步提高了对内脏肥胖的预测能力。

研究结论

本研究系统评估了EASO标准在中国人群中的适用性,验证了其在识别内脏肥胖方面的优越性,为制定更符合中国人群特征的肥胖诊断标准提供了实证依据。同时提示,肥胖诊断应从以BMI为核心转向关注脂肪分布与代谢影响的综合评估模式。



771-P

探究hsCRP对心血管结局的影响:一项基于GLP-1RA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

罗琳,罗樱樱,纪立农

研究背景

现有研究表明,GLP-1RA的使用可能对心血管结局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然而,目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此外,既往研究显示,GLP-1RA具有抗炎作用,相较于安慰剂能够显著降低hsCRP的水平,但目前hsCRP与心血管保护作用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一方面旨在荟萃比较GLP-1RA与安慰剂的心血管疗效差异,另一方面旨在探讨hsCRP的变化是否会影响3点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3P-MACE,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非致死性卒中)的发生率。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基于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按照PRISMA指南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截至2024年12月以英文公开发表的、比较GLP-1RA与安慰剂对心血管结局影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主要结局指标是体重相对基线的变化、hsCRP水平相对基线的变化和3P-MACE。本研究采用Review Manager 5.3通过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进行荟萃分析,采用R 4.4.2进行线性回归分析,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研究结果

最终共有7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被纳入本荟萃分析。汇总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GLP-1RA组体重减轻(MD = -6.47,95%CI:-8.16 ~ -4.78,P<0.00001)和hsCRP水平降低(MD = -0.37,95%CI:-0.46 ~ -0.27,P<0.00001)均更显著,且GLP-1RA组的MACE发生风险更低(RR = 0.80,95%CI:0.72 ~ 0.88,P<0.0001)。同时,本研究根据原始研究是否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将其定性分为两组:心血管保护性亚组与心血管非保护性亚组。

汇总结果显示,在心血管保护性亚组中,hsCRP降低的幅度相较于心血管非保护性亚组更明显,双样本t检验同样支持这一结果(P=0.0386)。此外,本研究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探索性评估了hsCRP水平的变化(经中心化处理)对3P-MACE发生率(经对数正态转换)的影响,结果显示hsCRP降低与3P-MACE发生率的关联呈现边缘不显著性(P=0.0551),这可能与部分研究数据不完整、样本量较小有关。

研究结论

本荟萃分析支持GLP-1RA相较于安慰剂能够更显著地降低体重、hsCRP水平和3P-MACE发生率,且hsCRP降幅在具有心血管保护性的研究中更大,从而提示GLP-1RA可能通过降低hsCRP水平、改善炎症状态来提供额外的心血管益处,这一潜在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但需指出,本荟萃分析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尽管t检验支持hsCRP降幅在心血管保护性亚组与心血管非保护性亚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该分组是定性的;其次,由于纳入研究数量有限,无法进行meta回归;此外,本荟萃分析纳入的7项研究中,只有1项专门为评估心血管结局而设计,其他研究均将3P-MACE作为不良事件报告,且存在部分研究的3P-MACE信息不完整。因此,本荟萃分析的探索性分析结果尚需谨慎解读。未来需要在更大样本量的研究中进一步探索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的hsCRP与心血管保护作用之间的关系。

1512-P

1980~2020年T1DM人群中超重或肥胖患病率及其基于地区、年龄及性别的趋势分析

郭雨辰,林矗,蔡晓凌,乌寒,李宗霖,焦若阳,白姝臻,杨文嘉,吕芳,纪立农

研究背景

T1DM人群中超重或肥胖的患病率不断上升,带来更加严峻的代谢负担。了解超重或肥胖患病率的变化趋势,对于T1DM的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管理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调查全球范围内T1DM患者中超重或肥胖的患病率及其基于地区、年龄、性别的趋势变化。

研究方法

研究人员系统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纳入自建库起至2024年3月在T1DM人群中开展的观察性研究。根据不同的研究年份,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T1DM人群中超重或肥胖患病率的合并效应量及其95%置信区间(95%CI),并根据年龄、性别和地区进行了亚组分析。

研究结果

成人T1DM患者中,肥胖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从1985~1990年的3.3%(95%CI:2.2~5.0)上升至2015~2020年的22.2%(95%CI:17.9~26.9);超重患病率也呈现一致上升趋势,2015~2020年达到最高值31.9%(95%CI:27.5~36.4)。

在儿童及青少年T1DM患者中,肥胖患病率在1990~2010年持续上升,从6.3%(95%CI:4.0~9.7)升至12.2%(95%CI:7.2~18.3);2010~2020年则出现轻微下降,从11.3%(95%CI:9.7~12.9)降至9.3%(95%CI:6.7~12.4);过去20年中,儿童及青少年T1DM的超重率在20%左右波动。

在性别差异方面,无论男性还是女性T1DM患者,肥胖患病率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且女性中患病率更高。

在区域差异方面,1980~2020年,在美洲、亚洲、欧洲、大洋洲的T1DM人群中均观察到肥胖或超重患病率上升,其中美洲的患病率最高。

研究结论

1980~2020年,全球T1DM患者中超重或肥胖的患病率持续上升,其中女性患者或美洲地区患者的肥胖患病率似乎更高。体重管理可能是未来T1DM管理中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之一。

789-P

减重药物与脱发风险的关系探究

焦若阳,林矗,蔡晓凌,李宗霖,白姝臻,郭雨辰,张梦清,吕芳,杨文嘉,纪立农

研究背景

肥胖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多因素疾病,抗肥胖药物(AOMs)已成为有效的体重管理工具。然而,包括脱发在内的安全性问题逐渐显现。快速减重可能导致关键营养素缺乏,同时成为生理应激源,干扰毛发生长周期,从而增加脱发的风险。本研究旨在评估AOMs与脱发风险的相关性。

研究方法

研究人员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ClinicalTrials.gov数据库,纳入建库至2024年12月在超重或肥胖人群中使用AOMs并报告脱发事件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比值比(OR)及95%CI,并通过Meta回归分析潜在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

与未使用AOMs组相比,AOMs使用与脱发风险增加相关(OR 3.12,95%CI:1.90~5.14,P<0.001)。亚组分析显示,脱发风险增加主要见于不合并糖尿病患者(OR 3.89,95%CI:2.37~6.37),而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并未观察到脱发风险的显著增加(OR 0.68,95%CI:0.16~2.86;组间差异P=0.02)。Meta回归提示,使用AOMs的患者体重降低百分比(β=-0.13,P=0.05)及绝对减重值(β=-0.23,P=0.03)与脱发风险呈正相关。

研究结论

本研究提示,AOMs使用与脱发风险增加相关,且减重幅度越大,风险越高。在AOMs使用过程中需关注患者的脱发风险,尤其是非糖尿病人群和经历快速减重的个体,其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第一作者


杨冰莹
北京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在读


郭雨辰
北京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在读


焦若阳
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在读


罗琳
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在读

通讯作者

纪立农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主任
中国药促会糖尿病与代谢性疾病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卒中学会副会长
中国心血管代谢联盟共同主席
中国肥胖联盟副主席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北京市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世界卫生组织顾问
带领的团队作为“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和“北京市糖尿病领域临床研究中心”,获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并担任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包括863、重点研发项目、及北京市科委重大课题的首席科学家。在国内外一流专业杂志(包括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Lancet,British Medical Journal,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Diabetes Care,Nat Rev Endocrinol,Genetic Medicine,Diabetes,Cardiovascular Diabetology等)上发表论文400余篇,2020~2022连续3年入选Elsevier高被引学者。


罗樱樱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与相关内分泌疾病学组委员
北京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兼工作秘书
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减重与代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内分泌和糖尿病学分会肥胖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内分泌代谢专委会委员
国际低血糖研究组成员
曾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及德国耶拿大学访学
研究方向:糖尿病及肥胖的干预研究及分子遗传学研究


蔡晓凌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青年委员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教育学组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糖尿病专委会委员
北京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

在糖尿病药物治疗学、糖尿病与炎症、糖尿病并发症等领域开展一系列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BMC Medicine、Cardiovascular Diabetology等高质量SCI期刊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