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 | 55岁糖尿病友出现手足麻木,一定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吗?一个病例让我们走进糖尿病的小族群,不再误诊漏诊!

编者按

线粒体糖尿病(MDM)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单基因糖尿病,通常由线粒体基因突变引起。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线粒体疾病的了解,MDM的检出率已不断提高,但因其临床特征存在较大的异质性,仍存在大量MDM患者误诊漏诊。本文中,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骆梓恒医生结合一例MDM患者的诊治案例展开分析讨论,以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女,55岁,以“发现血糖高4年,手足麻木1年,双下肢乏力半年”为主诉入院。患者4年前体检测空腹血糖7.0 mmol/L,无口干、多饮、多食、多尿,无明显体重下降,未诊治,未监测血糖。1年前出现手足麻木,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糖尿病”,给予“二甲双胍0.5 g tid”降糖治疗,未规律口服药物,未监测血糖。半年前出现双下肢乏力、酸困,行走数百米困难,伴间断胸闷、心悸,与活动无关,自测餐后2小时血糖11.4 mmol/L,就诊于当地医院心内科,行心脏冠脉造影术未见明显狭窄。出院后仍间断胸闷、心悸,行走乏力,至当地医院测空腹血糖7.9 mmol/L、HbA1c 7.7%、尿ACR 198.1 mg/g,给予“二甲双胍0.5 g tid、阿卡波糖50 mg tid”控制血糖,偶测餐后2小时血糖波动于9.0~14.0 mmol/L,今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

既往史

双耳听力下降5年。

个人史、婚姻史、月经生育史

均无特殊。

家族史

母亲、妹妹均死于严重糖尿病并发症,且均伴有听力下降。父亲已故,死因不详,无糖尿病及耳聋病史,1女健康状况良好。

体格检查

体温36.5℃,心率85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40/60 mmHg,身高150 cm,体重43 kg,BMI 19.1 kg/m2。体形消瘦,正常面容,毛发分布正常,双眼视力无明显下降,双耳对称性听力下降,日常谈话听不清,提高音量后可正常交流。甲状腺未触及肿大,心、肺、腹无异常,双下肢无明显水肿。双侧大腿周围肌肉组织萎缩。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5级,触觉、位置觉、痛温觉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无明显减弱。生理性反射存在,病理性反射未引出。

检查结果

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传染病筛查、甲状腺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血脂:TC 4.14 mmol/L,TG 2.06 mmol/L,LDL 2.24 mmol/L,HDL 1.31 mmol/L。炎症指标:CRP 1.2 mg/L,ESR 1.0 mm/h。血气分析:pH 7.37,乳酸1.84 mmol/L,葡萄糖7.46 mmol/L,实际碱剩余-1.3 mmol/L,阴离子间隙15.3 mmol/L。

OGTT+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见表1。HbA1c:7.7%。糖尿病相关抗体:GAD-Ab 1.05 IU/ml,IAA 0.08COI,ICA 0.08COI。

表1. OGTT+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结果

24小时尿蛋白:尿量1.8 L,尿蛋白总量0.29 g,尿微量白蛋白总量84.6 mg。心肌酶谱:谷草转氨酶38 U/L,肌酸激酶411 U/L,肌酸激酶同工酶31.6 U/L,乳酸脱氢酶309 U/L,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86 U/L,α-羟丁酸脱氢酶275 U/L。B型钠尿肽前体:118 pg/ml。眼底检查:双侧眼底均可见散在点状渗出,未见明显出血及血管瘤形成。感觉神经传导检测:左侧正中神经中度感觉减退,右侧无异常;左侧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轻度感觉功能障碍,右侧轻度感觉功能障碍。肌电图(EMG)示四肢被检肌肉和神经周围运动及感觉传导无异常;H反射示双下肢胫神经H反射未见异常;SSEP示右上下肢深感觉传导路N20、P40诱发电位潜伏时正常,波幅降低;MEP示四肢锥体束传导功能无异常。纯音测听+中耳分析报告:声导抗示双侧A型,纯音测听示双侧神经性耳聋(左耳平均听阈65 dBHL,右耳平均听阈62 dBHL),耳聋程度为中重度。ECG示下璧及前侧壁T波改变。动态ECG:①基础心律为窦性心律,心率动态变化正常,平均心率及最低心率稍偏高;②偶发房性期前收缩,偶成对出现;③持续性T波改变;④心率变异性正常。

周围血管彩超:双侧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未见明显异常;双侧下肢动脉散在小硬斑形成;双侧下肢深静脉未见明显异常。肝、胆、脾、胰彩超未见明显异常;心脏彩超:左室舒张功能减低;甲状腺彩超:甲状腺双侧叶囊性结节。双大腿MRI:①双侧大腿周围肌肉组织萎缩;②双侧髌骨软化。头颅MRI:①双侧额顶叶白质脱髓鞘;②轻度脑萎缩。胸部CT示双肺底轻微炎症。

诊治经过

患者中年女性,糖尿病病史4年,体形消瘦,口服降糖药物有效,评估胰岛功能示胰岛素释放基础水平稍低,高峰延迟,糖尿病相关抗体均阴性,无酮症起病,排除1型糖尿病。患者典型症状为间断胸闷、心悸,自诉与活动无关,伴有双下肢乏力、酸困,行心脏冠脉造影术未见明显狭窄,排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行头颅MRI未发现梗死缺血灶及软化灶,排除脑梗死。体格检查发现双耳对称性听力下降,追问其家族史,知其母亲及妹妹患有糖尿病,且均伴有与患者同样的耳聋症状,符合母系遗传特征。综合以上病史、体征、家族史,拟诊为特殊类型糖尿病,线粒体糖尿病可能性大。

完善血气分析、心肌酶谱,发现高乳酸血症,肌酶明显升高,进一步支持上述诊断,但确诊仍需依靠基因检测。然而,由于线粒体DNA的异质性,外周血标本检测假阴性率较高,而肌肉组织学检测可以大大提高该疾病的检出率,因此先行MRI以了解肌肉有无病变。MRI结果显示患者双侧大腿周围肌肉组织存在萎缩,结合神经内科及病理科专家会诊意见,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取左侧股四头肌肌肉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及基因检测。

肌肉组织病理诊断:发现肌源性损伤,线粒体或脂质代谢异常,符合“线粒体肌病”表现,进一步佐证了线粒体糖尿病的诊断。肌肉组织基因检测报告:经检验样本线粒体全基因组16 569个位点,在该样本chrM-3243位点发现A>G突变。然而进一步的家系验证存在挑战,与患者症状相同的母亲及唯一的妹妹均已病故,而其子代女儿、外孙女均无类似症状,妹妹育有1子无类似症状。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取患者女儿、外孙女的外周血行线粒体DNA检测,发现均存在同样位点突变。由此,该患者确诊为线粒体糖尿病,其女儿、外孙女为突变基因携带者。

患者院外长期口服二甲双胍,入院后血气分析示高乳酸血症,嘱停用二甲双胍,调整降糖方案为口服“利格列汀5 mg qd、阿卡波糖50 mg tid、格列喹酮30 mg qd”,并行糖尿病饮食及适量运动控制血糖,患者血糖逐渐平稳下降,遂继续上述降糖方案,同时加用“辅酶Q10、多维元素片”等改善线粒体功能。患者听力渐进性下降8年,耳鼻咽喉科医生会诊后诊断为“双耳中重度神经性耳聋”,建议长期佩戴助听器。

患者于我院门诊规律随诊,根据血糖水平,调整格列喹酮剂量为30 mg,每日3次,余方案同前,监测空腹血糖波动于6~8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波动于7~10 mmol/L。患者女儿及外孙女健康状况良好,无高血糖、耳聋等症状;外甥(其妹之子)健康状况良好,未行基因检测。

最终诊断:1、线粒体糖尿病(MT-TL1基因3243A>G突变);2、线粒体肌病;3、双耳中重度神经性耳聋。

病例诊疗思考与总结

线粒体糖尿病(mitochondrial diabetes mellitus,MDM)是一种特殊类型糖尿病。它是由于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基因缺陷致进行性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而导致糖尿病。因其遗传特点表现为母系遗传且多伴有神经性耳聋,故又称为母系遗传糖尿病伴耳聋[1]。该患者的父亲无糖尿病病史,母亲及妹妹患有糖尿病,家系验证其女儿及外孙女存在同一位点mtDNA变异,且其母亲与妹妹同样存在对称性神经性耳聋症状,符合母系遗传糖尿病伴耳聋的临床特征。遗憾的是,该患者无兄弟,其妹育有一子,现21岁,暂无临床症状且未生育,无法验证男性患者不遗传子代的临床特性。

目前MDM治疗方法如下[2-4]:

1、饮食及运动治疗:MDM患者一般体形偏瘦伴能量合成不足,不宜严格限制饮食,以免造成营养不良,加重病情。由于线粒体基因缺陷,肌细胞合成ATP减少,葡萄糖无氧酵解增加,乳酸合成增多,容易发生肌肉乳酸堆积,甚至乳酸酸中毒,故不宜剧烈运动。可进行适量耐力训练和抗性训练,改善线粒体功能。

2、降糖药物治疗:因MDM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差别大,治疗方案因人而异。初诊患者一般不需要胰岛素治疗,可应用磺酰脲类及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DPP-4i等药物控制血糖。应尽量避免使用二甲双胍类药物治疗,因为二甲双胍通过抑制线粒体甘油磷酸脱氢酶抑制糖异生,可导致乳酸酸中毒。由于MDM并发症发生早,胰岛功能衰退快,若口服药物控制不佳,应尽早应用胰岛素治疗。

3、线粒体“鸡尾酒疗法”:线粒体疾病的病因在于mtDNA突变引起的线粒体功能障碍,所谓的“鸡尾酒疗法”是多种抗氧化剂和辅因子等联合应用,旨在抵消线粒体功能损伤。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①增强电子传递链功能的药物:辅酶Q10、艾地苯醌、维生素B2、维生素B1等。②抗氧化剂:维生素C、维生素E、硫辛酸、半胱氨酸等。③补充代谢辅因子:瓜氨酸、精氨酸等。辅酶Q10是呼吸链的载体,还原后又成为抗氧化剂,可防止自由基对线粒体膜蛋白及DNA的氧化损伤,延缓糖尿病和听力丧失进程。同时应注意避免使用影响线粒体功能的药物,如四环素、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等。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生物分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基因测序技术的日益普及,MDM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及临床医生所认知。对于发病年龄低、非肥胖体型、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母系遗传、伴有听力下降的糖尿病患者应尽早完善基因检测,以便及时确诊,规范治疗,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Tsang SH, Aycinena ARP, Sharma T. Mitochondrial Disorder: Maternally Inherited Diabetes and Deafness. Adv Exp Med Biol. 2018;1085:163-165.

[2] Karaa A, Goldstein A. The spectrum of clinical presentati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mitochondrial forms of diabetes. Pediatr Diabetes. 2015 Feb;16(1):1-9. doi: 10.1111/pedi.12223. Epub 2014 Oct 20. PMID: 25330715.

[3] Keidai Y, Iwasaki Y, Honjo S, Aizawa-Abe M, Iwasaki K, Hamasaki A. "Switched" metabolic acidosis in mitochondrial diabetes mellitus. J Diabetes Investig. 2019 Jul;10(4):1116-1117.

[4] Yee ML, Wong R, Datta M, Fazlo TN, Ebrahim MM, Mcnamara EC, De Jong G, Gilfillan C. Mitochondrial disease: an uncommon but important cause of diabetes mellitus. Endocrinol Diabetes Metab Case Rep. 2018 Sep 25;2018:18-0091.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