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低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并不陌生,它是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可发生于任何类型的糖尿病患者。而且,多种危险因素均可导致低血糖发生。低血糖危害严重,不仅影响血糖达标,还与多种不良预后相关,甚至可能危及生命。那么,哪些低血糖患者真正有风险呢?在第84届美国糖尿病协会科学年会(ADA2024)上,围绕这一话题,多位研究者分享了其团队开展的最新研究结果。本刊邀请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刘礼斌教授介绍相关发现,并解读其带来的临床启示。
GLP-1R基因变异可改变成人T2DM患者强化血糖控制后的低血糖风险
174-OR
背景
在糖尿病管理中,低血糖是强化血糖控制(IGC)的潜在不良反应。本研究旨在探讨具有特定胰高糖素样肽受体(GLP1R)基因变异的个体是否具有较高的IGC低血糖风险。
方法
采用时变暴露的动态队列设计,使用与All-of-Us数据库中8848人的调查数据相关联的电子健康记录。采用混合效应Cox比例回归模型进行方案分析。2型糖尿病(T2DM)和降糖药物使用的受试者随访期间可在IGC暴露组(HbA1c<7.0%)与中度血糖控制组(HbA1c 7%~8.5%)之间转换,或者在末次访视、死亡、研究结束或HbA1c>8.5%时进行审查。使用混合效应Cox比例回归模型进行了符合方案分析,该模型针对人口统计学和一组全面的时变变量(包括病史、实验室检查数值、药物治疗和患者报告疾病)进行了校正。
结果
在6.2年的中位随访期间,共记录到841例低血糖事件(发病率:1.34/100人年)。与中度血糖控制组相比,IGC组低血糖风险更高(HR 1.06,95%CI:1.00~1.12)。在15个GLP-1R基因变异中,有13个显著改变了这种风险,表明不同基因型之间的风险差异显著,HR范围为0.46~1.19。综合这些变异进行多基因风险评分,结果显示得分越高,与IGC相关的低血糖风险越高(高分:HR 1.27,95%CI:1.13~1.43;低分:HR 0.57,95%CI:0.43~0.77)。排除所有GLP-1RA使用者的敏感性分析得出了一致的结果。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GLP-1R基因变异在IGC相关低血糖风险中发挥调节作用,与GLP-1RA的使用无关。这一效应提示,GLP-1R基因在T2DM患者安全降糖中发挥重要作用。
专家点评
刘礼斌 教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在糖尿病管理中,与其他治疗策略相比,强化血糖控制策略可降低任何与糖尿病相关的终点事件风险,包括死亡和心肌梗死的风险。但其在降低血糖水平的过程中,势必会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而GLP-1R调节肠促胰素信号通路,强效降糖的同时,低血糖风险较低。若患者存在GLP-1R基因变异,其在降糖治疗中发生低血糖的风险是否存在差异,目前尚不明确。
该研究发现,15个GLP-1R基因变异中有13个与IGC低血糖风险相关,且不同基因型之间的风险存在差异。将这些变异与多基因风险评分相结合,分值的高低与低血糖风险的大小呈正比,从而可对IGC相关的低血糖风险进行预测。该研究提示,强化血糖控制过程中,低血糖的发生风险或许受到GLP-1R基因变异所调节,该发现为保障T2DM患者强化降糖治疗中的安全性提供了新思路、新靶点,为建立精准化、个体化的糖尿病管理策略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糖尿病患者的3级低血糖——一个古老而不仅仅是老年人的问题
175-OR
背景与目的
尽管通常认为高龄与3级严重低血糖(SH)相关,但令人惊讶的是,对于高龄是否会增加3级SH发生率,目前研究尚无定论。本研究拟利用iNPHORM数据,阐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从一个全美基于概率的互联网小组招募使用胰岛素和/或促泌剂治疗的成人1型糖尿病(T1DM)或T2DM患者。前瞻性数据通过在线筛选、基线和12个月随访问卷获得。对于随访≥1次的完整病例,使用广义估计方程的负二项回归,估计年龄对不同糖尿病类型的3级SH年发生率的总体(未校正)人群平均效应。交互作用项按年龄<65岁与≥65岁进行亚组效应检验(α=0.05)。
结果
978例患者被纳入分析,其中T1DM占16.7%,男性49.6%,留存率80.1%,平均年龄51岁,≥65者占20.4%。T1DM患者和T2DM患者的3级SH发生率分别为44.2%[3.6次事件/患者年(EPPY)]和31.8%(5.3 EPPY),≥65岁患者中分别为43.8%(2.0 EPPY)和16.4%(0.8 EPPY)。交互作用项(<65岁 vs. ≥65岁)在T1DM和T2DM患者中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3和<0.001)。在T1DM患者中,年龄增加5岁可使<65岁患者的3级SH发生率降低23%(P<0.001),但使≥65岁患者的发生率增加51%(P=0.16);在T2DM患者中,<65岁和≥65岁人群中的发生率分别降低41%(P<0.001)和增加21%(P=0.15)。
结论
3级SH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直到65岁以上开始上升。本研究结果强调了针对特定年龄预防低血糖的必要性。临床工作中应关注年龄增长对老年人的影响,特别是T1DM患者;针对年轻人群,尤其是T2DM患者的干预措施也不应被忽视。
专家点评
刘礼斌 教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既往研究认为,老年糖尿病患者较非老年患者更易发生低血糖,低血糖导致的死亡风险也更高,应受到临床广泛关注。然而,年龄与3级SH发生率之间的关联性如何,目前尚不清楚。该研究利用iNPHORM数据分析年龄对T1DM和T2DM患者3级SH发生率的影响,并对<65岁和≥65岁两组人群进行亚组分析。该研究发现,无论是T1DM还是T2DM,<65岁患者的3级SH发生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而≥65岁患者的3级SH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因此,不同年龄的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低血糖风险,需要通过年龄分层制定特定的低血糖防范策略,特别强调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自身特殊性,老年人低血糖问题不容忽视,应结合患者自身状况,寻找“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实现获益与风险的平衡。
成人T1DM患者低血糖症状聚类、心理特征与问题解决能力之间的关系
176-OR
背景
糖尿病管理中的精准医疗需要专门关注低血糖症状。本研究旨在探讨成人T1DM患者低血糖症状聚类、心理特征与解决问题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方法
共有251例成人T1DM患者(平均年龄51.5±12.9岁,平均HbA1c 7.7%±0.9%)参与本次调查。采用分层聚类分析11种低血糖症状(爱丁堡低血糖症状量表)。数据包括糖尿病并发症、对低血糖的恐惧[低血糖恐惧调查(HFS)行为和HFS担忧]、抑郁症状(PHQ-9)、低血糖问题解决量表(HPSS)和治疗细节。
结果
出现了3种不同的聚类:对自主神经和神经低糖症状不敏感的个体(聚类1,n=138)、对自主神经和神经低糖症状均敏感的个体(聚类2,n=19)、对自主神经症状敏感但对神经低糖症状不敏感的个体(聚类3,n=94)。与聚类1相比,聚类2和聚类3表现为年龄更小,对低血糖的恐惧更高,抑郁症状增加,更多地使用胰岛素泵疗法(CSII)。与聚类1相比,聚类2也显示出更高的HPSS评分,表明具有更好的检测控制和更积极主动地寻求预防策略。在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BMI)、HbA1c水平或糖尿病并发症方面,未观察到显著差异。然而,某些生活方式因素(如不吃早餐、零食和甜饮料摄入以及睡眠不足)在不同聚类之间存在差异。
结论
本研究在成人T1DM患者中确定了3种不同的聚类。这些发现可能为糖尿病专业人士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帮助他们教育T1DM患者如何有效地控制低血糖。
专家点评
刘礼斌 教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低血糖的症状有轻重之分:有些患者出现心慌、手抖、头晕、出汗等典型表现,严重者甚至出现认知障碍、抽搐、昏迷,危及生命;也有患者表现并不典型,或在初期没有任何低血糖症状。而不同的症状和心理变化可能导致患者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本研究通过观察T1DM患者低血糖症状对患者进行分组,发现相较于症状不敏感的患者,症状敏感的患者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寻求预防策略,控制低血糖的发生。而症状不敏感的患者可能因预防措施不到位,造成更频发或严重的低血糖。该研究提示,对于低血糖症状不敏感的患者,应更重视低血糖防范的健康教育,加强血糖监测,尽量选择低血糖风险低的降糖药物,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葡萄糖低于目标范围时间与低血糖意识受损和严重低血糖的关系
177-OR
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葡萄糖低于目标范围时间(TBR)与低血糖意识受损(IAH)和严重低血糖(SH)之间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使用英国临床糖尿病医师协会(ABCD)审计中应用间歇扫描式持续葡萄糖监测(isCGM)的糖尿病患者的数据。低血糖意识采用Gold评分进行评估,评分≥4表示存在IAH。SH被定义为需要他人帮助的低血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末次随访时TBR%(<70 mg/dl)(用作连续自变量)与随访Gold评分以及isCGM启用和随访期间SH数量之间的关系。用约登指数确定检测IAH和SH的最佳TBR%切点。
结果
该研究包括15 777例有≥1次随访的糖尿病患者,其中5030人有TBR数据。研究人群的中位TBR%为4%[四分位间距(IQR)2%~6.6%)]。在调整年龄、性别和BMI后,TBR与SH(β=0.02,P=0.001)和IAH(β=0.01,P=0.006)均显著相关。确定的识别随访中IAH和SH的最佳TBR切点分别为3.35%和3.95%。这些切点对IAH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65%、43%、19%和85%,对SH则分别为73%、42%、5%和97%。
结论
本研究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的TBR%与IAH和SH之间存在明显关联。本研究结果与国际共识基本一致,建议T1DM患者的TBR<4%。然而,本研究观察到,这种切点在预测SH和IAH方面的判别力有限,强调需要采取细致入微的方法为不同糖尿病相关结局建立最佳的TBR阈值。
专家点评
刘礼斌 教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随着血糖监测技术的发展,CGM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CGM可以在提供即时血糖信息的同时,提供高/低血糖报警、预警功能,血糖控制目标参数如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葡萄糖高于目标范围时间(TAR)、TBR等,协助患者进行即时血糖管理。其中,TBR表示葡萄糖低于目标范围的时间,但其是否与低血糖的严重程度相关,目前的研究尚不清楚。该研究通过Gold评分和严重低血糖次数定义低血糖严重程度,发现TBR与两者显著相关,进一步通过约登指数确定预测SH和IAH事件的TBR阈值。结合国际共识,建议T1DM患者的TBR应<4%,以避免严重低血糖事件的发生。该研究为评估降糖方案的安全性提供了新的血糖参数和标准,助力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精细化管理。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