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通常与超重/肥胖、代谢不健康、低骨骼肌量、血脂异常等密切相关。在第60届EASD年会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曾天舒教授团队带来的3项研究显示,骨骼肌质量和代谢状况可以提高对超重/肥胖诱导的糖尿病和早发糖尿病风险的预测、非常规的肥胖指数与糖尿病和早发糖尿病关联紧密且其预测效能可能超过传统的体质指数(BMI)、不同代谢状态下残余胆固醇对糖尿病前期的影响超过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本刊特邀曾教授介绍这3项研究并予以精彩点评。
一 代谢不健康和低骨骼肌量:糖尿病和早发糖尿病的重要因素(SO 013-362)
贺林锋,郑文彬,邱康丽,张惟悦,刘秋盈,任一帆,孔雯,曾天舒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湖北省糖尿病与代谢疾病临床研究中心,湖北省代谢异常和血管衰老重点实验室,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湖北省分中心
背景
肥胖通常伴随着代谢不健康和低骨骼肌量。然而,这些表型与糖尿病,尤其是早发糖尿病之间的确切关系尚不完全清楚。
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2010年至2016年的20岁以上健康体检人群。在这项研究中,根据体重状态、代谢健康状况和骨骼肌质量,将所有人群组合分为八组。然后比较这些组别与糖尿病和早发糖尿病的关系。
结果
糖尿病队列有117 249人,早发糖尿病队列有46 477人。在363 748.5人年的随访期间,有2689人罹患糖尿病。在137 828.6人年的随访期间,有208人发生早发糖尿病。合并超重/肥胖、低骨骼肌量和代谢不健康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最高(HR 3.12,95%CI:2.66~3.67),与单纯超重/肥胖的人相比,其患糖尿病的风险要高出1.31倍(HR 2.31,95%CI:1.88~2.85)。在早发糖尿病中也观察到类似的趋势,而且关联性更强。代谢不健康合并低骨骼肌量的超重/肥胖人群与不存在这些表型的人群相比,早发糖尿病的风险为HR 5.70(95%CI:3.37~9.64);与单纯超重/肥胖者相比,其风险为HR 2.99(95%CI:1.77~5.03)。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骨骼肌质量和代谢状况可以提高对超重/肥胖诱导的糖尿病和早发糖尿病风险的预测,同时强调了个性化预防方法的必要性。我们有必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以揭开这些联系的潜在机制,并确定其临床影响。
点评
曾天舒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肥胖及其相关的代谢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挑战。其中,糖尿病作为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发病率不断攀升,尤其是早发糖尿病的增加,更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超重/肥胖作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已广为人知,但是并非所有肥胖个体均有相同的发展成为糖尿病的风险。在肥胖队列中常常有所谓代谢健康肥胖群体存在。另一方面,增龄以及运动缺乏等因素导致的低骨骼肌量个体,由于胰岛素抵抗等因素也易于发生糖尿病。但是超重/肥胖、代谢健康状态、低骨骼肌量交互作用对糖尿病发生的影响研究还很不充分。本研究指出了代谢不健康和低骨骼肌量在增加糖尿病,特别是早发性糖尿病风险中的重要作用。代谢不健康和低骨骼肌量对糖尿病和早发糖尿病的影响超过了超重/肥胖,这一发现强调了综合考虑骨骼肌质量和代谢状况的重要性,为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 新肥胖指标与糖尿病和早发糖尿病的关系(SO 003-281)
郑文彬,贺林锋,邱康丽,张惟悦,刘秋盈,任一帆,孔雯,曾天舒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湖北省糖尿病与代谢疾病临床研究中心,湖北省代谢异常和血管衰老重点实验室,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湖北省分中心
背景
肥胖与糖尿病密切相关,但BMI评估肥胖的能力存在局限性。
方法
本研究构建了包括15 453例糖尿病队列和5584例早发糖尿病队列,将几种新肥胖指数对糖尿病和早发糖尿病的预测价值与BMI进行了比较。
结果
在普通人群中,几种新的肥胖指数与糖尿病,特别是早发糖尿病有很强的关联性。值得注意的是,内脏脂肪指数(VAI)表现出明显的肥胖悖论,而其他肥胖指数并没有表现出如此明显的模式。腰高比(每增加一个标准差[SD])是与糖尿病风险增加关联最强的肥胖指标(HR 1.39,95%CI:1.24~1.56),而锥度指数[每增加一个SD]是与早发糖尿病相关最显著的指标(2.63,95%CI:1.88~3.66)。此外,心脏代谢指数(CMI)和脂质蓄积指数(LAP)是预测短期、中期和长期糖尿病风险最准确的指数。
结论
非常规的肥胖指数与糖尿病和早发糖尿病关联紧密,作为评估罹患糖尿病和早发糖尿病风险预测指标的效能甚至超过了BMI。
点评
曾天舒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传统BMI作为评估肥胖的标准工具,尽管简便易行,但在实际应用中却面临诸多局限性,如无法准确区分脂肪分布类型、难以全面反映个体代谢状况等。因此,探索更为精准、全面的肥胖评估方法,以更好地预测糖尿病及其早发风险,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中心性肥胖或称为腹型肥胖与糖尿病和代谢性心血管疾病的关联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仅仅依靠腰围或者腰臀比也不足以充分体现体质学指标预测糖尿病风险的能力。本研究通过对比多种新肥胖指数与BMI在预测糖尿病风险方面的效能,发现了某些非常规肥胖指数(如腰高比、锥度指数等)在与糖尿病风险方面关联的优越性。这一研究挑战了传统BMI评估肥胖的局限性,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风险评估工具,有助于实现更精准的糖尿病筛查和管理。
三 不同代谢状态下残余胆固醇对糖尿病前期的影响超过了LDL-C(SO 004-292)
贺林锋,郑文彬,邱康丽,孔雯,曾天舒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湖北省糖尿病与代谢疾病临床研究中心,湖北省代谢异常和血管衰老重点实验室,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湖北省分中心
背景
糖尿病前期往往会快速进展为糖尿病。LDL-C和残余胆固醇(RC)均与糖尿病前期密切相关,但目前尚不确定哪种胆固醇的作用更大。
方法
本研究在一个多中心体检队列中进行,旨在调查不同血脂谱与糖尿病前期发病率之间的关系。糖尿病前期是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诊断标准定义的,而代谢不健康则是通过满足任何一项代谢综合征标准来确定的。根据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协会(ESC/EAS)指南和之前的研究,以LDL-C 2.6 mmol/L和RC 0.62 mmol/L水平将人群分为四组:低RC/低LDL-C组、高RC/低LDL-C、低RC/高LDL-C组和高RC/低LDL-C组。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了这些组合与糖尿病前期发病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
共有99 052人被纳入研究,其中12 302人发展为糖尿病前期。与低RC/高LDL-C组相比,高RC/低LDL-C组患糖尿病前期的可能性更高;与低RC/低 LDL-C组相比,低RC/高LDL-C组和高RC/低LDL-C组患糖尿病前期的风险分别是其1.02倍(95%CI:0.97~1.09)和1.31倍(95%CI:1.23~1.40)。这些趋势在不同代谢状态的人群中是一致的,但在代谢健康的人群中这种关联更为紧密。
结论
与LDL-C相比,RC与糖尿病前期的关系更为密切。建议进一步的研究应集中于了解RC与糖尿病前期的关联机制,以便制定个性化的预防策略和干预措施。
点评
曾天舒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糖尿病前期作为糖尿病发生的重要预警阶段,其有效的管理和预防对于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及其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血脂异常与糖尿病前期的关系一直以来备受瞩目,关于LDL-C和RC与糖尿病前期的关系已有探讨,但哪种胆固醇在糖尿病前期发病中扮演更为关键的角色仍存在争议。明确这一点对于优化血脂管理策略、降低糖尿病前期风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揭示了RC在糖尿病前期发病中的关键作用。这一发现不仅更新了我们对血脂异常与糖尿病前期关系的认识,还强调了未来研究中应更多关注RC这一指标,以探索其背后的分子机制和潜在的干预靶点。
专家简介
曾天舒 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兼任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基础学组副组长
中国康复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临床罕见代谢病分会副会长
湖北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代谢病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微循环学会基层慢病管理专委会常委
湖北省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副主委
湖北省医院管理学会临床营养管理专委会副主委
Current Medical Science,临床内科杂志,临床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通讯编委
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科研伦理学组成员
武汉市医学伦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北省医学伦理委员会委员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