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多讲究!进食速度和食物温度与2型糖尿病之间关系的最新发现

导读: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火锅、烧烤、热汤面为代表的各种热食店在中国迅速兴起[1,2]。受周围饮食环境的影响,人们吃热的食物和零食的频率逐渐增加,饮食速度也逐渐提高。前不久,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团队在Frontiers in Nutrition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3],揭示了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的诸多讲究,吃的热了、快了或管不住嘴,糖尿病“祸根”也就此埋下了!

图片


研究背景

过去30年,中国2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增加近5倍,从1994年的2.5%上升到2018年的12.4%[4,5]。ADA指南建议结合行为、饮食和生活方式改变,保持每天500~750 kcal的热量摄入,以及适当的饮食结构对于预防T2DM是必要的,但并不能完全解释中国T2DM发病率的增加。新出现的证据表明,快速城市化推动的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可能解释了中国T2DM患病率激增的原因[6]。丰富多样的食物促使人们更加关注食物的色、香、味,忽略了饮食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热量摄入,导致T2DM和其他代谢疾病的显著增加。基于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特色,本研究探讨了中国成年人吃热食、零食、进食速度等各种饮食行为与T2DM之间的关系。


研究方法

本研究于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招募年龄≥20岁的中国成年人进行横断面调查。问卷收集性别、年龄、身高、体重、T2DM家族史、T2DM患病率及各种饮食行为等临床人口统计学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饮食行为与T2DM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

在1040例参与者中,有344例诊断为T2DM,其余696例为非T2DM。其中,T2DM组平均年龄48.14±14.45岁,显著高于非T2DM组。T2DM患者中,男性占64.24%,明显高于女性。超重(24 kg/m2≤BMI<28 kg/m2)人群占37.2%,其中T2DM患者占比最高。此外,快速进食组(10 min≤进餐时间<20 min)占48.8%,在T2DM患者中所占比例最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BMI、T2DM家族史、食用热食、食用零食和进食速度均是T2DM的危险因素(表1)。

表1. 中国成人饮食行为与T2DM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图片

01 增加咀嚼频率,减缓进食速度,可以减少T2DM患病率

许多研究发现,儿童和成人的肥胖、T2DM和代谢综合征与咀嚼不良和吃得过快有关。咀嚼频率可通过影响胃肠道激素分泌来调节机体热量摄入和血糖水平。每餐咀嚼40次的受试者血浆胰高糖素样肽1(GLP-1)水平显著高于每餐咀嚼15次者,而每餐咀嚼40次的受试者血浆胃饥饿素水平显著低于每餐咀嚼15次者。在胃肠激素中,胃饥饿素可促进食欲,升高血糖;而GLP-1可抑制食欲,降低血糖[7]。因此,适当增加咀嚼频率可增加体内GLP-1水平,降低胃饥饿素水平,有利于减少机体热量摄入,降低血糖水平。

在本研究中,T2DM组与非T2DM组在进食速度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快速进食组(10 min≤进餐时间<20 min)在T2DM患者中占比最高,而慢速进食组(进餐时间≥30 min)在T2DM患者中占比例最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进食速度是T2DM的危险因素(OR=1.292,95%CI:1.048~1.591,P=0.016)。因此,人们可通过在日常饮食中增加咀嚼频率,减缓进食速度,以减少T2DM患病率。


02 避免食用过热食物,可以减少T2DM患病率

既往研究发现,高温烹饪食物可诱导形成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高水平AGEs可促进胰岛素抵抗(IR),增加T2DM发病率,调节烹饪方法可降低AGEs水平,改善IR,延缓糖尿病进展[8,9]。此外,AGEs还能增强T2DM患者餐后胃饥饿素反应和食欲[10],显著降低餐后瘦素水平,而瘦素可以抑制食欲,减少食物摄入,降低血糖水平。

在本研究中,T2DM组和非T2DM组食用热食物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食用热食物是T2DM的危险因素(OR=4.132,95%CI:2.899~5.888,P<0.001)。因此,在日常饮食管理中,人们应降低摄入食物的温度,减少食用热食物的频率,从而降低T2DM患病率。


03 少吃零食管住嘴,可以减少T2DM患病率

吃零食是一种享乐性饮食,不受代谢反馈调节,与认知、奖励和情绪因素有关。食物的奖励效应会促使机体继续进食,增加机体总能量摄入,影响体重和血糖的变化。Bauer等人[11]通过食物频率问卷收集了20 835例超重和肥胖的荷兰人饮食数据,结果显示,以软饮料、薯片和零食为主的饮食习惯与较高的T2DM风险相关。


本研究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也显示,食用零食是T2DM的危险因素(OR=1.745,95%CI:1.222~2.492,P=0.002)。因此,在日常饮食中,人们应尽量避免受周围饮食环境的影响,减少吃零食的频率,以减少T2DM患病率。


结语

本研究证实,除性别、年龄、BMI、T2DM家族史等传统危险因素外,与中国文化相关的饮食行为,包括食用热食及零食、进食速度都可能是中国成人T2DM的影响因素。这为T2DM的饮食管理提供了新思路。由此提示,我们应从社会层面反思和控制传统饮食中的一些不健康行为,以遏制我国T2DM的上升趋势。另外,在临床实践中,也可对人们的饮食行为进行适当干预,如鼓励人们增加咀嚼频率,减慢进食速度,降低食物温度,避免吃零食,以降低患T2DM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 Runchang K. Oriental Diet-Therapy Health Care. (2009) 01:9-10.

2. Dai W, Zhong H, Li L, et al. Sci Total Environ. (2018) 633:308-6. 

3. Lu Y, Liu J, Boey J, et al. Front Nutr. 2023 Jul 25;10:1205780.

4. Pan XR, Yang WY, et al. Diabetes Care. (1997) 20:1664–9.

5. Li Y, Teng D, Shi X, et al. BMJ. (2020) 369:m997.

6. Kao PC, Han QJ, Liu S, et al. Ann Clin Lab Sci. (2016) 46:114–8.

7. Mattes RD, Considine RV. Physiol Behav. (2013) 120:173–1.

8. Gill V, Kumar V, Singh K,et al. Biomol Ther. (2019) 9:888. 

9. Mark AB, Poulsen MW, et al. Diabetes Care. (2014) 37:88–95.

10. Yamanaka A, Kunii K, et al. Brain Res. (2000) 859:404–9.

11. Bauer F, Beulens JW, et al. Eur J Nutr. (2013) 52:1127–34.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