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葡萄糖监测的争议:糖尿病管理的“新宠”还是“新困”?| ADA 2025

编者按

持续葡萄糖监测(CGM)技术已成为糖尿病管理的重要工具,正在改变患者的治疗模式。它通过实时监测血糖水平,为临床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持,也为患者自我管理带来便利。正在召开的第85届美国糖尿病协会科学年会(ADA 2025)上,”CGM争议”研讨会备受关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Michael Kohn教授、华盛顿大学糖尿病研究所Nicole Ehrhardt教授与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儿童医院-卢布尔雅那大学医学中心Tadej Battelino教授,围绕CGM的优势、局限性与数据解读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报告和讨论[1-3]。现梳理报告内容如下,邀君享阅。

可信与否?——报告CGM准确度解析

Michael Kohn教授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学教授,医学博士,公共政策硕士

近年来,CGM技术在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应用率不断攀升。统计数据显示,在T1DM患者中,CGM的使用率已超过90%,同时有超过50%的患者采用自动胰岛素输注(AID)系统;而在T2DM患者中,CGM的应用率也已超过20%,且预计到2026年,这一比例将突破30%。

CGM系统的准确性评估需通过与参考测量值进行比较,涉及平均绝对相对差异(MARD)、符合率、A区误差网格百分比以及低/高血糖报警率等多种指标。其中,MARD作为衡量CGM准确性的关键指标,通过计算CGM读数与参考值之间百分比差异的绝对值平均值得出,较低的MARD值通常代表更高的准确性。目前,多数CGM系统的MARD值介于9%~12%。然而,在低血糖状态、血糖快速波动以及设备佩戴初期(如首日)等特殊情况下,其准确性表现相对欠佳。此外,CGM在低血糖报警方面的性能也值得关注:其低血糖检测的真阳性率(敏感性)约为75%,而假警报率(特异性)约为50%。这表明,CGM在低血糖报警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存在一定的差异,亟需进一步优化以提升其在关键临床场景下的表现。

基于此,Kohn教授指出,尽管CGM技术在血糖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提供的血糖读数准确度仍不如指尖采血监测,且存在漏检显著低血糖事件的风险。然而,从多项指标(包括低血糖事件频率)来看,门诊患者使用CGM的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监测方式。特别是当CGM作为AID系统的一部分时(目前超过一半的美国T1DM患者已采用该系统),其改善血糖控制的效果更为显著。未来研究将重点关注CGM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适用性及其潜在争议。例如,深入探讨CGM在医院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如何通过CGM确保母婴安全并实现更精准的血糖管理。

何时使用GMI vs. HbA1c ?

Nicole Ehrhardt

华盛顿大学助理教授,华盛顿大学糖尿病研究所内分泌学家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红细胞中与葡萄糖结合的血红蛋白占比,能够反映人体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基于其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密切关系以及标准化进程的推进,HbA1c已被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其地位的确立主要基于两方面:首先,具有里程碑意义的DCCT和UKPDS研究均证实HbA1c水平与糖尿病并发症风险之间存在显著关联,为其作为长期血糖控制指标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其次,1996年启动的国家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NGSP)显著推动了HbA1c检测的标准化和统一化进程,确保不同实验室之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从而提升了其临床应用价值。基于这些进展,ADA于2010年正式建议将HbA1c作为诊断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标准检测之一,这不仅简化了诊断流程,也为早期识别和干预提供了依据。

然而,作为评估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HbA1c的准确性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红细胞寿命变化、糖基化速率改变、异常血红蛋白的存在以及实验室检测技术问题等。因此,临床解读HbA1c时,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并辅以其他血糖监测手段。鉴于HbA1c的局限性,“eA1C”逐渐演变为葡萄糖管理指标(GMI),并逐步在动态葡萄糖图谱(AGP)报告中作为标准呈现。其计算公式为:eA1c (%) = 3.38 + 0.02345 × [平均血糖(mg/dl)]。2022年,ADA指南进一步建议,在评估血糖状态时,可使用HbA1c或其他替代指标,包括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或GMI。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GMI是一种有用的评估工具,其本身也存在局限性,如不同设备间测量结果可能不一致、个体间差异较大等,且其与糖尿病并发症风险的关联仍需更多研究验证。多项研究已显示,GMI与实测HbA1c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人群的差异甚至可超过0.5%或1.0%,这提示在临床应用中对GMI结果的解读需持谨慎态度。Ehrhardt博士指出,HbA1c作为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其优势在于严格标准化及其与长期血管并发症的强有力关联证据,但其局限性则在于可能受到检测干扰和红细胞更新速率变化的影响。相比之下,GMI作为一种补充工具,可用于评估个体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鉴于GMI在不同人群和设备间存在差异,其不应完全取代HbA1c作为诊断标准,而是更适合作为血糖监测和治疗调整的辅助工具。当GMI与HbA1c结果出现显著不一致时,应重新评估包括TIR和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总时间(TITR)在内的其他血糖指标,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并发症评估——TIR/TITR vs. HbA1c

Tadej Battelino

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儿童医院-卢布尔雅那大学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卢布尔雅那大学医学院儿科主任/主席

多项研究揭示,T2DM患者在确诊前数十年,其心血管疾病(CVD)风险已显著升高。同时,较高的HbA1c水平与大脑结构改变及认知能力下降相关,表明即使是轻微血糖升高也具有潜在危害。这凸显了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迫切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当仅用高血糖标志预测CVD风险时,HbA1c并非有效指标。

糖尿病血糖管理从传统的空腹血糖和HbA1c监测到GMI等指标的不断演变,反映了对血糖控制更全面的理解。研究发现,GMI与HbA1c虽存在相关性,但二者并不完全一致。为了更好地了解患者实际情况,研究人员开始关注CGM技术。CGM不仅能够提供更详尽的血糖数据,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识别糖尿病前期及疑似糖尿病患者,还能捕捉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包括高血糖、低血糖及正常血糖范围在内的血糖波动,对保障患者健康具有重要价值。

研究发现,当dTIR(目标范围内时间)超过70%时,可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严重低血糖事件及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当血糖控制在70~140 mg/dl范围的时间减少时,糖尿病并发症风险显著增加。具体而言,TITR每降低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险增加28%;反之,TIR每增加10%,慢性肾脏病进展风险则降低9%。此外,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加速糖尿病足部溃疡愈合,并减轻肝脏脂肪变性和纤维化,特别是对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患者有益。

TIR和TITR评估对T2DM患者的全因死亡率、CVD风险及认知健康同样能够带来获益。此外,研究表明,血糖控制不佳的6~10岁T1DM儿童与正常儿童的白质微结构存在差异,良好的血糖控制与更高的神经纤维完整性和更好的认知功能相关,对大脑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另有研究发现,在HbA1c低于7%的患者中,TITR每降低10%,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3%~14%。针对孕妇的研究也表明,早期实现并维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可显著降低妊娠期不良结局风险,特别是在妊娠中期和晚期。

对此,Battelino博士指出,CGM及其衍生指标TIR可优化血糖控制目标,帮助T1DM患者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减轻疾病负担。对于T2DM高危人群,CGM堪称“改变游戏规则”的工具,其能告知患者处于目标范围外的高血糖时间百分比风险,并通过药物干预降低其进展为T2DM风险。这有助于减少T2DM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改变疾病发展轨迹,帮助患者保持健康并延长寿命。

参考文献:
1. Michael Kohn. Reported CGM Accuracy. ADA 2025.
2. Nicole Ehrhardt. When to Use GMI Versus HbA1c. ADA 2025.

3. Tadej Battelino. Assessing Complications Risk withTIR/TITR vS. HbA1C. ADA 2025.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