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严重类型,被定义为5%以上的肝脏脂肪变性,合并炎症、肝细胞损伤,伴或不伴肝纤维化。随着时间推移,NASH可能进展为肝硬化。磷酸甘油酸突变酶5(PGAM5)是一种参与线粒体稳态的磷酸酶,据报道与高脂饮食(HFD)或寒冷诱导的代谢应激密切相关。一项最新研究探讨了PGAM5对NASH模型肝脂肪变性、炎症和纤维化的影响。
研究背景
肥胖合并脂肪肝的患者几乎占到肥胖患者的一半,线粒体在能量代谢中有重要作用,线粒体相关的靶点也是肥胖、脂肪肝药物研发的热点。PGAM5是调节线粒体稳态以及细胞死亡的重要线粒体蛋白,主要参与线粒体分裂、生成、自噬以及细胞凋亡和细胞程序性坏死等病理生理过程。既往研究表明PGAM5可抵抗慢性代谢应激,但其对脂肪肝的作用不明。近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邹显彤团队发现,敲除线粒体蛋白PGAM5可抵抗高脂高果糖(HFHF)诱导的肥胖及脂肪肝,但对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饮食诱导的脂肪肝无效,NRF2及其下游抗氧化因子的上调与表型平行。在细胞机制分析上,PGAM5敲低对参与脂肪肝的三种主要细胞肝细胞、巨噬细胞以及肝星状细胞的功能均无改善,却对脂肪细胞的脂质沉积及胰岛素抵抗有明显改善作用。研究者推测PGAM5对脂肪肝的作用为能量依赖性,即仅在肥胖存在的情况下影响脂肪肝,这提示PGAM5可作为肥胖合并脂肪肝的治疗靶点。该结果近期发表在Cell & Bioscience(IF 7.5,JCR Q1)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李莉博士和郭成成博士生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纪立农教授和邹显彤副研究员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脂肪肝模型中,PGAM5表达增加
从不同分期的人脂肪肝切片来看(图1a-d),脂肪肝患者PGAM5的表达上调。在脂肪肝小鼠模型中,高脂饮食(HFD)、HFHF饮食、蛋氨酸-胆碱充足(MCS)饮食等喂养的小鼠肝脏中PGAM5上调,而MCD饮食喂养小鼠肝脏中PGAM5下调。免疫荧光染色提示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肝细胞中。敲除PGAM5对不同饮食诱导的小鼠脂肪肝表型影响不同
在HFHF饮食喂养的小鼠模型中,PGAM5敲除组(GKO)的体重、血清和组织学炎症指标以及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均较野生型(WT)明显下调,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敲除PGAM5可缓解HFHF诱导的NASH。另一方面,在MCD饮食诱导的小鼠模型中,GKO组小鼠的上述炎症指标及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与WT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然而其对照饮食即MCS饮食组中,GKO组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上升。
PGAM5对脂肪肝影响的细胞机制
此外,在多种体外细胞模型中利用siRNA敲减PGAM5的方法进行研究后发现,敲减PGAM5可增加巨噬细胞(THP1/BMDM)炎症因子的分泌,同时可促进体外人肝星形细胞(LX2)的纤维化基因表达,这与体内MCS饮食模型中GKO组表型类似。在肝细胞(HepG2)中敲除PGAM5,可加重肝细胞胰岛素抵抗。提示PGAM5在体外肝脏主要的细胞中,均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因PGAM5敲除可显著改善肥胖,我们后续在脂肪细胞(3T3L1)中用siRNA敲低PGAM5,发现可以明显减少脂肪细胞中脂滴沉积和胰岛素抵抗,提示PGAM5的主要效应细胞为脂肪细胞。mTOR通路及抗氧化基因参与PGAM5对上述模型的表型影响
为进一步研究PGAM5对上述不同模型影响的可能机制,在对HFHF饮食组小鼠进行转录组测序后发现,敲除组的抗氧化基因如过氧化物酶(GPX6)、血红素加氧酶(HO-1)等的表达在GKO组明显上调,但上述基因表达在MCS饮食组的GKO组中明显下调;另外HFHF饮食组中敲除PGAM5还可促进mTOR通路的活化。体外细胞模型研究中显示PGAM5敲减可下调THP1细胞中抗氧化基因的表达,而在脂肪酸刺激的肝细胞(HepG2)中敲减PGAM5可下调抗氧化基因(NRF2、GPX6、HO-1等)的表达,但促进了mTOR通路的活化;同时在脂肪细胞(3T3)中敲减PGAM5可上调上述抗氧化基因表达。小结
本研究发现在HFHF及MCD(以MCS为对照)饮食诱导的NASH模型中,敲除PGAM5对上述两模型的脂肪变性、炎症和纤维化的影响明显不同。通过对体外模型的进一步研究发现PGAM5对上述体内炎症反应的不同影响可能是通过能量依赖和/或细胞类型依赖的方式对抗氧化途径的不同影响导致的。参考文献:Li L, Guo C, Yu Y, et al. Cell Biosci. 2023;13(1):154. doi:10.1186/s13578-023-01095-3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