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为根,全球为叶——恒瑞医药总裁冯佶女士解码创新驱动下的慢病生态全球化布局

编者按:在医药行业的浪潮中,慢性疾病管理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恒瑞医药的冯佶总裁,凭借其在多家全球知名药企的丰富经验,对慢病业务生态的构建有着深刻的见解。在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25世界糖尿病大会(IDF 2025)现场,本刊有幸对冯总进行了专访,邀请她深入探讨如何将跨国药企的成功经验应用于恒瑞医药,助力其在慢病领域的创新与国际化发展。同时,冯总分享了恒瑞医药在代谢性疾病产品管线布局、基层市场拓展以及科研创新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和战略规划,展现了恒瑞医药在慢病领域的强大竞争力和影响力。

《国际糖尿病》

您在多家全球知名药企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与管理智慧,您认为这些经验如何帮助恒瑞医药构建慢病业务生态,助力中国民族制药创新进程,您有哪些战略规划布局?

冯佶总裁:在过往跨国药企的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慢病生态的成功构建需建立在科学引领、生态协同、本土敏捷和前瞻布局四大支柱之上。但恒瑞医药的发展路径并非简单复制,而是“取神弃形”——在吸收全球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深度融合恒瑞医药的创新基因与组织效能,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跃迁。

未来竞争的核心已从单一产品或单学科较量转向生态系统进化速度的比拼。恒瑞医药将坚持创新与国际化双轮驱动,通过重新定义慢病管理的“中国方案”,不仅向世界输出新药,更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医疗生态。这不仅是商业布局,更是对“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度响应。

恒瑞医药在慢病领域的生态构建聚焦人才、渠道、品牌、患者四大核心要素,形成价值生态链闭环。具体实施路径分为三级火箭式跃迁:

1.一级基础:打造全渠道可及的创新产品矩阵,确保从研发到市场的高效转化;

2.二级加速:通过卓越研发与全球布局,推动产品进入国际主流市场;

3.三级突破:引领全球慢病管理新格局,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而非追随者。

这一路径既需要技术突破,更需要系统性思维——从患者旅程出发,重塑慢病管理的价值链。

《国际糖尿病》

恒瑞医药在代谢性疾病产品管线布局丰富。您比较看好哪些在研成果?您计划如何将这些管线中的产品顺利推向国际市场,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服务?

冯佶总裁:恒瑞医药的国际化并非单纯市场扩张,而是“以创新为锚、以合作为帆”的深度布局。目前恒瑞医药产品已进入40多个国家,尤其在新兴市场的开拓中展现出独特优势。在创新药研发上,我们坚持“自主研发+开放合作”双轨模式,在内生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国际合作。比如,从去年至今,我们完成了两项慢病创新药的海外授权,包括代谢疾病领域GLP-1类创新药组合及Lp(a)抑制剂HRS-5346。前者以NewCo模式授权出海,后者获高达2亿美元的首付款。

2024年报显示,恒瑞医药非肿瘤领域在研管线达47项,覆盖心血管、代谢疾病、神经科学等,其中多个管线具有First-in-class和Best-in-class的潜力。在未来三年,恒瑞医药预计推出30种非肿瘤产品或新适应证,包括GLP-1类药物、JAK1抑制剂的多项新适应证等,具有相当大的潜力。

总之,这些布局不仅服务中国患者,更通过全球临床数据桥接,将为全球慢病管理提供“中国智慧”。

《国际糖尿病》

如今恒瑞医药拓展慢病领域,如何快速补足跨国药企积累多年的软实力?如何构造未来慢病治疗领域的行业竞争力与影响力,完成领域弯道超车?

冯佶总裁:跨国药企的软实力积累固然深厚,但恒瑞医药的路径是在跨国药企的模式上实现跃迁。核心是做到以政策为导向,以产品为核心。

中国医药市场正在飞速变化,恒瑞医药要做的是积极顺应国家政策,响应国家号召,将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加速企业创新转型。同时,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构建“外部引进+内部培养”双循环体系,以人才共振推动创新发展;

此外,恒瑞医药应具备全球化思维,不仅立足于中国人群基因特征与疾病谱,开发真正适合中国患者的药物,同时在尊重各国医疗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实现产品与生态的本地化适配。

这种“本土为根、全球为叶”的策略,既避免了简单模仿的路径依赖,也为恒瑞医药在慢病领域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战略纵深。

《国际糖尿病》

在国家推动分级诊疗以及全链条支持民族创新药发展的背景下,恒瑞医药如何布局基层市场以及推动领域科研创新?

冯佶总裁:在国家大力推动分级诊疗和全链条支持民族创新药发展的背景下,恒瑞医药积极布局基层市场,致力于构建“基层强网+科研织链”的价值坐标系。我们组建了基层千人慢病专队,将多个科研项目引入社区和县域医疗机构,这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基层真实世界研究数据,还加强了基层医生与头部医院科研医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在产品创新方面,恒瑞医药即将推出“恒格列净+瑞格列汀+二甲双胍”三联复方制剂,这也有望成为国内首款上市的该类药物三方制剂,这一创新药物将为基层患者提供更便捷的治疗选择。此外,我们已经上市了国内首个获批作为饮食辅助疗法单药使用的、最长效的双月给药单抗类PCSK9抑制剂,还有正在临床研发的全球领先的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这些举措体现了恒瑞医药对开发“基层友好型”高依从性、便捷性产品矩阵的承诺。

恒瑞医药坚信,基层医疗是价值的起点而非商业的终点。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让创新药物从实验室走向药房,更是要让中国智慧从大城市渗透到基层的每一个角落,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价值闭环,为基层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健康福祉。

总结

通过本次采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恒瑞医药在慢病领域的战略布局和创新实践。冯佶总裁强调了科学引领、生态协同、本土敏捷和前瞻性布局的重要性,并分享了恒瑞在构建慢病生态系统、推动国际化发展以及布局基层市场的具体举措。恒瑞医药不仅致力于开发适合中国患者的药物,更通过全球临床数据桥接,为全球慢病管理提供“中国智慧”。这种“本土为根、全球为叶”的策略,不仅避免了简单模仿的路径依赖,也为恒瑞医药在慢病领域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战略纵深。未来,恒瑞医药将继续以创新和国际化为双轮驱动,引领全球慢病管理的新格局,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