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华教授专访:血糖监测及管理的现在与未来 | 2024华东论坛

编者按:血糖监测作为“五架马车”之一,是糖尿病综合管理和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血糖监测的方法不断向便捷、准确、微创及无创的方向发展,为临床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在近期举办的2024华东内分泌代谢病论坛上,来自南京市第一医院的马建华教授就“动态血糖监测与临床研究”及“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时代的血糖管理”进行了精彩讲述。


《国际糖尿病》相较于其他的血糖指标,连续血糖监测(CGM)及相关指标在糖尿病管理应用中都有哪些优势?

马建华教授:

临床常用的血糖监测方法有毛细血管血糖(即指尖血糖)、静脉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白蛋白和CGM等。其中HbA1c反映的是一段时间内血糖的平均值,并不能反映血糖的波动情况。毛细血管血糖作为点血糖,只能反映特定时间点的血糖水平,受到饮食、运动状态变化等因素影响。

CGM是指通过葡萄糖感应器连续监测皮下组织间液葡萄糖水平的技术,可提供连续、全面、可靠的全天血糖信息,了解血糖波动的趋势和特点。CGM测定的是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水平,而非血浆或血清中的葡萄糖水平。组织间液葡萄糖水平变化与血浆葡萄糖水平变化常存在时间差异,一般滞后4~10分钟,特别是血糖急剧变化的时候。因此,虽然CGM可以反映血糖水平,但是可能存在滞后性。

随着监测技术的进展,CGM可以让患者更直观地监测自己3天、7天、14天,甚至未来可能会出现30天以上的连续血糖变化,患者能够及时知道即时的血糖状态或者某一段时间内的血糖变化。正所谓“监测(信息)改变认知,认知改变行为,行为改变结果”,CGM有利于患者下意识地在饮食、运动方面做出改变,能够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管理血糖,及时发现低血糖的发生。随着CGM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前瞻性临床研究也越来越多地使用CGM技术来收集血糖数据,分析受试者的血糖状况,并进一步评估治疗干预措施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国际糖尿病》

除了监测患者血糖,临床医生如何利用好CGM来帮助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

马建华教授:

目前,对于CGM的使用还未完全普及,未来还需要更多地给医生、患者进行培训和介绍。CGM过去价格比较昂贵,现在随着国产品牌的出现,保证质量同时,价格也越来越低。临床医生可以通过CGM发现很多血糖问题,比如有些患者夜间经常出现低血糖,特别是在中国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约为40%,这些患者过去仅监测末梢血糖,无法做到夜间血糖监测,不能很好地发现低血糖,通过CGM可以很直观地看到血糖波动情况,特别是低血糖的发生。

对于临床研究,内分泌科医生将动态血糖监测作为工具,进行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可用于横断面调研中评估某时间范围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比较不同类型糖尿病、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体型人群的血糖控制差异性。在全院血糖管理中,可用于评估不同科室患者比如在不同手术时期的血糖变化、手术后药物治疗对血糖的影响等。动态血糖监测作为工具,也可用于干预性研究,评估某种药物(如胰岛素、GLP-1RA等)或某种生活方式的疗效及安全性,或是比较不同药物应用方法之间的差异(如胰岛素注射技巧,胰岛素注射时间等)。

《国际糖尿病》

血糖监测技术更新日新月异,您认为目前血糖监测技术都有哪些创新的进展,未来重点的发展方向都有哪些?

马建华教授:

首先,未来的血糖监测技术会更多向无创化发展。CGM可以在告别指尖采血疼痛基础上,微创实现连续24小时不间断血糖监测,对血糖监测技术来说是一个创新,但CGM还是需要先刺破皮肤再进行检测。无创血糖监测目前有多种方法机制,通过间接的方式计算出血糖含量。国内外已经有一些无创血糖监测设备开始使用,但是由于价格、测量精准度等因素,目前临床应用仍有限。虽然无创血糖监测发展至今仍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以及应用场景局限性,但未来应该是一个发展方向。

除了监测技术突破之外,未来血糖监测应不仅仅是监测血糖的变化,还需要结合人工智能的发展,扩展到其他代谢指标的监测,比如血压、心率等。基于监测结果,根据用户活动和饮食习惯提供基于时间线的个性化数据总结分析,更立体、更全面、更具体地指导患者生活方式和药物的改变。不仅从血糖的维度,而是多维度管理患者健康。

《国际糖尿病》

后DRG时代的全院血糖管理在实践过程中的重点及难点,目前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马建华教授:

DRG的产生是由于政府医保部门需要进行费用管控,实施DRG在任何国家和时代都是为了提高医院的服务效率。在医疗经费以及各种医疗投入都有限情况下,如何将这些有限的投入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这是DRG的核心,而并非仅仅为了扣减医院费用。如果医院经营不合理,DRG就会在其中起到调节作用,新的支付模式更加有利于医疗服务效能的提升和医疗成本的控制。

DRG将为医疗机构带来医疗行为的改变,通过DRG付费制度,促进医疗机构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疗流程,也有利于患者节约医疗花费,取得更大成果,这是DRG的出发点。尽管慢性病为主的内科科室(比如内分泌科)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他们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例如,通过优化诊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疗费用,内科科室也可以在DRG的改革中获益。国内DRG实施后,许多城市和医院科室逐渐从开始的不理解、不习惯到已经习惯并享受到了其带来的好处,DRG带来的各种获益确实有效促进了医疗质量的持续提升。

政府实施DRG的目的并非为了省钱、赚钱,而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在后DRG时代,我们的核心是以患者和疾病诊疗健康管理为中心,比如通过创建智能化预约平台、提高床位周转利用率等进行更好的费用管控,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使得能够以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大的效益,实现科学有效管理。

专家简介

马建华 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南京市糖尿病防治中心主任,二级主任医师、南京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博士后导师,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内分泌专委会主委,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华糖尿病学会β细胞学组组长,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分会主委,南京医学会内分泌分会主委,江苏省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候任主委,中华糖尿病杂志、医学研究生学报、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Diabetes中文版编委、Endocrine Reviews中文版编委,参与指南、专家共识编写26部,参编中文专著12部,英文专著1部,中文核心期刊300余篇,SCI收录90余篇。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