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访谈:积极探索慢病管理,糖尿病与其他代谢疾病需综合共管 | CDS专访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和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慢病患病率逐年增长且形势严峻。多种疾病并存、多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患者数量颇多,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糖尿病是慢病管理的重点之一。为了探索糖尿病与其他代谢疾病综合共管新模式,2023年8月,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发起并筹建了华东慢病管理联盟。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五次全国学术会议(CDS 2023)期间,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章秋教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徐积兄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周嘉强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苏青教授应邀接受本刊专访,畅谈了联盟创立初衷以及如何开展慢病综合管理。


《国际糖尿病》:慢病管理要以基层为重点,推动资源下沉,提高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华东慢病管理联盟糖尿病与其他代谢疾病综合共管行动计划,发起的背景和愿景是什么?

几位专家谈到,中国慢病负担沉重,糖尿病作为其中之一,可与其他多种慢病共存,尤其在老年人中很常见,导致治疗难度加大,危害更明显。尽管近年来慢病管控水平已有很大改观,临床上仍存在巨大未被满足的需求。慢病是“健康中国2030”一个非常重要的防控抓手,当前不同疾病在不同科室的管理有些“各自为政”。在此背景下,华东慢病管理联盟应运而生,希望通过构建一个慢病综合共管平台,使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糖尿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患者得到规范化、同质化的有效管理;并将慢病规范化管理理念下沉到基层,对基层进行科普教育,构建慢病管理数字化平台,更好地服务于慢病患者;慢病管理需要从基层到大医院以及整个社会的医疗力量投入,希望通过该平台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前沿学术交流,探讨诊疗误区及如何提高疾病管理效率,同时培养更多管理人才、临床技能人才及科研人才,有更多科研成果产出并得到进一步临床转化,从而实现更好地管控慢性代谢性疾病,为广大患者真正带来福音。


《国际糖尿病》:国内医药产业核心已从仿制药逐渐向原研创新药过渡,产业进入全新阶段。以恒瑞医药为例,目前已有2类国内原研首款创新降糖药上市,未来几年还会陆续推出其他种类降糖药。请您谈谈对国内原研创新的见解和期待?

章秋教授: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居全球之首,但糖尿病的知晓率及治疗达标率均较低,慢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引起的致残致死是一个非常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要想提高糖尿病患者预期寿命、降低慢性并发症发生率,规范化的糖尿病管理达标非常重要。当然,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石,但在生活方式干预不奏效的情况下,希望有越来越多针对糖尿病不同发病机制来解决高血糖及相关代谢紊乱的新药物,能够帮助中国糖尿病患者。以前中国临床中使用的降糖药可能更多为国外原研药,随着国际形势变化,我们期待有更多民族企业研发出更多原研创新药,为内分泌科医生提供降糖利器,让更多中国糖尿病患者能够获益。

 周嘉强教授:以前在临床上使用的原研药主要是从国外引入,随着国内研发技术进步,目前中国原研药逐渐增多,尤其是1类原研创新药,给患者和医生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临床应用将越来越多。而更多药物问世,也会促进药物价格下降,减轻患者治疗负担。比如,恒瑞医药除了上市的原研药外,还有多种热门药物如双受体激动剂等正在开展临床前及临床研究,若能陆续上市,势必会给糖尿病及肥胖患者带来很大福音。

徐积兄教授: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我国医疗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从最初的仿制药大国逐渐过渡到目前越来越多的原研创新药研发。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积累以及市场逐渐成熟,且在国家集采政策导向下,只有坚持原研创新药物研发,才能为企业带来长远发展,保持核心竞争力。恒瑞医药是国内创新药物领军企业之一,已成功推出两款自主创新的降糖药物,充分体现了其药物研发实力,也表明民族企业能够在原研创新药物研发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对国内类似企业是一种很好的鼓舞。尤其凭借在代谢性疾病领域的研发优势,恒瑞医药前景广阔。未来希望国内有更多类似企业,能够推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为中国甚至全球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不仅在代谢性疾病领域,也希望在肿瘤等其他领域有更多突破。此外,希望政府、企业、社会、科研机构能够加大投入,继续支持创新药物研发,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让更多原研药物能够更早惠及广大患者。

 苏青教授:上世纪80年代,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基本全是国产仿制药。后来,仿制药步伐不断加大,国内研发能力也不断增强,逐渐按照国际标准开展临床试验,也锻炼了研发队伍。最近十年,中国制药领域有了更大发展,一些全新化学结构被研发出来。比如,恒瑞医药的SGLT2抑制剂恒格列净和DPP-4抑制剂瑞格列汀,虽然不是各自药物种类中的全球首创(first-in-class)药物,但它们与国外制药公司上市的药物化学结构并不相同,属于原研创新药。总之,虽然中国制药企业研发能力相较国外仍有差距,但也有了非常大的发展,相信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国制药企业在原研药创新方面还会有进一步发展,恒瑞医药等头部企业可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国际糖尿病》: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DSMES)是患者血糖达标的关键因素之一,请您简单介绍DSMES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方式?如何促进糖尿病教育管理?

章秋教授:糖尿病管理在所有慢病中是最困难和最具挑战性的,因为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可能需要政府、医院、社区、家庭、学校等方方面面的持续支持。糖尿病教育管理的核心是激发患者内在动力,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进行一些行为干预,最终目的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因为糖尿病作为一种慢病,大多数时间需要居家管理,只有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达标率才能提高。因此,糖尿病教育管理的关注点可能更多是生活方式干预,其在糖尿病的三级预防及治疗中均起到基石作用。即使是已确诊慢性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仍可从生活方式干预中获益,减少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很多慢病的发生发展其实都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如果能够更早地在基层关注生活方式干预,可以预防绝大多数心脏病和糖尿病的发生,甚至也可减少癌症的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教育管理来推动生活方式干预,在糖尿病及相关慢病管理中的临床意义非常重大。


《国际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代谢疾病领域热点,其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在今年EASD年会引发热议。临床上应如何共同管理这两种疾病?NAFLD治疗药物研发进展如何?

周嘉强教授:临床上糖尿病合并NAFLD很常见且相互影响,但二者发生孰先孰后尚无定论。很多患者在肥胖及糖尿病前期就已存在NAFLD,糖尿病阶段比例可能更高。从这一点来看,似乎NAFLD发生更早,在糖代谢轻微异常时就已出现。而且,NAFLD本身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一个危险因素,可以导致胰岛素抵抗及β细胞功能受损。目前尚无专门针对NAFLD治疗的药物,但有些药物对NAFLD有益处,尤其降糖药中的噻唑烷二酮类如吡格列酮、GLP-1受体激动剂、SGLT2抑制剂等。对于临床上合并NAFLD的糖尿病患者,为其选择降糖药物时通常会考虑同时有肝脏获益的药物。在药物研发方面,双受体激动剂很值得期待,它们在改善体重和血糖的同时,也可能会改善脂肪肝,相关研究估计会取得令人欣喜的结果,让我们拭目以待。


《国际糖尿病》:在大数据时代,做好数据管理不仅有助于提高社会治理能力,还有利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请您谈谈大数据对糖尿病等慢病风险预测及防控有着怎样的意义?

徐积兄教授:近年来,大数据受到广泛关注并成为研究热门,也为慢病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传统慢病管理往往基于经验和有限数据,大数据则能提供更全面深入的信息。我们也在做相关探索,包括开展了恒格列净真实世界研究。真实世界研究能够提供更多大数据,帮助我们更精准、详细、真实地了解药物实际临床使用效果。最近我们也开展研究观察恒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衰老及尿酸的作用。既往研究发现SGLT2抑制剂对尿酸产生有利影响,我们通过比较大数据尤其在大样本真实世界研究中进一步探讨它在这方面的作用,旨在为患者提供更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更全面了解药物信息,以充分发挥疗效、尽量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从预防角度,在大数据的支持下,我们可以更精准进行疾病风险预测,识别高危人群并提前干预,降低慢病发病率。从治疗角度,通过大数据可筛选或分析一些治疗方案或药物的适用人群,进而更精准地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大数据也让我们更合理地进行医疗资源配置,优化公共服务水平,使慢病防控更加高效、有针对性和系统化,也为原研药物及所需借助的各种平台提供更多证据支持。因此,大数据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让我们更系统、全面地了解疾病防控及预后。


《国际糖尿病》:院外血糖管理是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稳定达标的关键,而选择有效、安全、易操作且经济负担更小的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请您谈谈如何做好院外血糖管理?

图片

苏青教授:院外血糖管理是院内血糖管理的延伸,包括住院患者治疗出院后的后续管理和门诊患者在门诊制定方案后的后续执行。除了糖尿病教育等因素外,还有两个因素对院外血糖管理很关键。第一,由于治疗方案是在医院制定,首先方案需要规范和科学,契合患者临床特点,这就需要加强指南落地和医生培训,提高临床医生尤其基层医生的综合诊治能力。第二,做好患者院外治疗方案落实的后续管理工作,通过一些新技术手段,建立患者和医生在院外的简单沟通。但目前无论在社区还是大医院,这方面都做的不够好,患者一旦离开医院,医患之间的联系基本切断,直到患者下次来就诊。如果能够改善这一环节,慢病整体管理效果将会显著提升,但知易行难,实际操作难度很大,患者文化程度、医生工作压力以及可能存在的法律纠纷都会成为障碍。对于自身健康较关注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可弥补院外管理的不足;但对于无法及时到医院就诊且院外主动管理不积极的患者,效果可能大打折扣,达标率就比较低,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当前慢病管理收效不显著。


结语

DSMES、糖尿病与肝病共管、大数据时代慢病真实世界研究以及院外血糖管理均在慢病综合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希望在包括华东慢病管理联盟在内的国内各种学术平台及组织、众多专家学者以及包括基层医生在内的广大临床医生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糖尿病与其他代谢疾病的综合共管水平能够全面提升,助力“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实现。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