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承受之重,糖尿病患者该如何进行体重管理?丨姬秋和教授专访

编者按:肥胖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有效的体重管理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降低血糖、血压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在CDS 2023年度大会上,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的姬秋和教授在大会上做了《2型糖尿病体重管理的多棱镜—中国2型糖尿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的报告。本刊为此做了专访,整理成稿以飨读者!


姬教授,您在大会上做了《2型糖尿病体重管理的多棱镜—中国2型糖尿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的报告。请问为何要制定中国糖尿病人群的体重管理专家共识?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肥胖有什么特点?

姬秋和教授:肥胖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带来一些列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等代谢性疾病,中国也不例外。糖尿病人群是肥胖的重灾区,调查发现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肥胖或超重。和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糖尿病人群的肥胖具有自己的特点:患者的平均体重指数(BMI)相对较低,波动在25~26 kg/m2范围,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30 kg/m2左右,但这并不意味着肥胖给中国人群带来的危害较小。因为人种的差异,亚洲人群被确诊为肥胖症的BMI标准相对较低。
良好的体重管理给糖尿病患者带来的健康获益是巨大的,其中包括血糖、血压、血脂等心血管高危因素的改善,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等。所有的肥胖糖尿病患者均能从减重中获益,但获益最大的人群是年轻的、短病程的、合并肥胖或超重的新诊断糖尿病患者。通过有效地体重管理,绝大多数年轻患者可以出现血糖改善,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出现糖尿病完全缓解。因此体重管理不仅可以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体重的下降,还伴随着血糖、血压、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改善,最终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
目前我国糖尿病体重管理的现况如何?我们发现,目前的体重管理在临床中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例如,减重目标设立不当,体重下降过快最终可导致体重波动;减重方法不正确,单纯地依赖饮食控制,缺乏相应的运动配合,最终可出现正常体重的肥胖或肌少症型肥胖。这些不规范减重治疗导致的后果可以削弱甚至抹灭体重下降带来的健康获益。事实上,反复的体重波动可对患者造成更严重的健康危害。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急需制定中国的2型糖尿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以规范临床的体重管理。在制定共识的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全球在2型糖尿病体重管理过程中取得的临床经验和教训,整理了最新的相关文献,同时结合中国糖尿病患者人群特点推出了这个专家共识,供广大临床医生参考,以更合理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


根据您的临床经验,糖尿病患者在日常体重管理中面临的最大障碍是什么?该如何处理?

姬秋和教授: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在体重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和其他肥胖患者类似。俗话说“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肥胖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慢性长期的过程。同理,“一下子成不了一个瘦子”,我们必须要牢记健康减重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期间,患者需要持之以恒,通过饮食运动等方式逐渐地把体重降下来。在这个的过程中,患者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倦怠和松懈。人类的天性是很容易在长期重复的过程中出现松懈。因此减肥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何才能克服这些挑战,做到持之以恒的坚持呢?
首先是找到一种可长期坚持的、科学的减重方法。减重并不能单纯地依赖饮食,应积极地配合运动。在减重的过程中应该设立合理的目标,避免操之过急。我们在临床中经常看到有些患者期待在短期内迅速达到目标,降至标准体重。但通常这类患者的体重很容易出现反弹,甚至出现越减越肥的状态。
其次,在体重管理过程中,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减重概念——应该注意避免只关注体重和BMI,更需要关注的指标是反映内脏脂肪数量的腰围。研究证实,内脏脂肪给机体带来的危害远超皮下脂肪。因此,健康减重的目标应该是降低内脏脂肪的数量。如何才能减少内脏脂肪呢?运动在其中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运动不但可以降低机体的内脏脂肪,还可增加肌肉的数量和质量,因此患者最终可出现体重可无明显改变,但是腰围下降的现象。
最后,糖尿病患者的药物选择也非常重要。我们在专家共识中也特别强调了这一点。对于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建议首选可降低体重的降糖药物,而对于那些体重正常,甚至是低体重的患者,建议避免使用具有减重作用的药物。
总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控制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目前的体重管理在临床中可能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因此我们正在更新《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和糖尿病患者一起建立正确的减重方法,设立合理的减重目标,选取最有利于患者的降糖药物等,最终使糖尿病患者从减重中获益。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