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也有最佳时间,快@你的饭搭子!

编者按:民以食为天,俗话说:“早餐要吃饱,午餐要吃好,晚上要吃少”,其实,一日三餐也有“最佳进餐时间”,很多人都没吃对哦!近期一项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表明[1],在预防心血管疾病(CVD)方面,采用较早的进餐时间模式,并将较长的夜间断食时间与较早的早餐时间相结合(而不是不吃早餐)具有潜在益处。


饮食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CVD是全球死亡和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饮食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每年导致794万例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在西方社会,与时间观念缺乏相关的现代生活方式的加快,以及目前主张不吃饭的禁食做法的激增,导致了不合时宜的营养行为,如深夜进食和不吃早餐。食物摄入在调节昼夜节律中起着关键作用,参与心血管系统、血糖稳态的调节,目前,尚不清楚进餐时间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关系。每日进食/禁食周期是外周器官(主要包括肝脏,但也包括心脏、肾脏和胰腺)昼夜节律的主要同步器,并对包括血压调节在内的心脏代谢功能产生影响。


观察性和干预性研究的数据表明,吃早餐是保持心脏代谢健康的重要习惯,而荟萃分析表明,不吃早餐与超重和肥胖、CVD风险和糖尿病相关。同样,在前瞻性研究中,深夜进食与动脉粥样硬化、肥胖、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仅在女性中)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实行限时饮食(TRE)(即将夜间禁食时间延长至12小时以上)可能与心血管健康多项关键指标的改善有关。然而,每日进餐和禁食时间与CVD发病率的关系仍不清楚。


早吃早餐、晚餐,可能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前瞻性NutriNet-Santé队列中探讨一天中第一餐和最后一餐的时间、进食次数和夜间禁食时长与CVD风险的关联。本研究共纳入103 389例受试者(79%为女性),平均基线年龄为42.6岁。通过问卷形式收集了受试者的饮食情况以及进餐/禁食时间、进食次数,分析了进餐/禁食时间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受试者平均完成5.7份饮食记录,最多15份。总体而言,较年轻的受试者、学生或失业者、单身、无CVD家族史、目前经常吸烟、体力活动水平较高、教育水平较高和月收入较低的参与者往往第一餐和最后一餐的用餐时间较晚。此外,与用餐较早的受试者相比,用餐较晚的受试者饮酒较多,豪饮次数较多,报告的就寝时间较晚,并且在一周的用餐时间中更有可能出现较大的变异性。


在平均7.2年的随访期间,共记录了2036例心血管疾病病例,988例脑血管疾病。研究发现,早餐每延迟一小时,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6%(HR=1.06,P=0.02)。例如与上午8点吃早餐相比,9点吃早餐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6%;不吃早餐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在该研究人群中,一天中早餐的时间与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无关。晚餐时间的连续变量与CVD风险没有显著相关性。与晚上8点之前相比,晚上9点之后吃最后一餐与整体CVD的风险增加13%相关(HR=1.13,P=0.06)。晚餐每延迟一小时,患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8%,与晚上20点前吃晚餐相比,21点后吃晚餐的人患脑血管疾病(包括中风等)的风险增加28%,该研究还发现夜间禁食时间与脑血管疾病风险之间呈负相关。夜间禁食每增加一小时,脑血管疾病风险就会降低7%(HR=0.93,P=0.02),但与总体CVD或冠心病风险无关。对性别分析发现,这些关联在女性中更强。


结语


在这项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中,第一顿饭和最后一顿饭的较晚时间与整体心血管疾病的较高风险独立相关,这些关联在女性中比在男性中更强。饮食行为是造成全球心血管疾病负担的主要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一部分,除了饮食本身的营养质量之外,调整进餐时间也有助于促进更好的心脏代谢健康。






参考文献:Anna Palomar-Cros,et al.Dietary circadian rhythm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in the prospective NutriNet-Santé cohort.Nature Communications | (2023) 14:7899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