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款降糖药治疗T2DM会有心血管获益?

编者按:我国心血管疾病(CVD)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糖尿病是CVD的独立危险因素,若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则CVD风险进一步显著升高。因此,积极干预CVD的多重危险因素十分重要。司美格鲁肽是一种新型的长效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除降糖外,已被批准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CVD患者,以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那么,司美格鲁肽为什么会有心血管获益呢?本文带您一探究竟!


一、T2DM和CVD的不解之缘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预计到2030年患病人数达1.4亿,居全球首位[1,2]。众所周知,糖尿病是CVD的独立危险因素,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及死亡风险。一项包含102项前瞻性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冠心病和冠心病死亡风险分别显著增加1.27倍、1倍和1.31倍[3]。另一项为期7年的前瞻性研究纳入512 869例30~79岁来自中国10个地区(5城市,5农村)的受试者,结果显示,CVD是T2DM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4]。总之,糖尿病可以显著增加CVD风险,而CVD又是T2DM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二者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增加医疗和经济负担。
目前我国T2DM合并CVD的流行现状如何呢?CAPTURE研究[5]为一项多国家、横断面、非干预性研究,纳入2018年12月~2019年9月期间在初级或专科医疗机构中接受过一次常规医疗访视的成人T2DM患者,旨在评估2019年13个国家/地区的T2DM患者中CVD的患病率。结果显示,在T2DM患者中,全球CVD总体患病率为34.8%,冠心病为T2DM患者最常见的心血管合并症,其次是脑血管相关疾病。研究还发现,在T2DM患者合并的CVD中,85.8%被归类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中国人群亚组分析显示,中国T2DM患者CVD的患病率为33.9%,与全球总体CVD患病率相似。然而,中国患者ASCVD的比例更高,达94.9%(图1)。

图片

图1. 全球和中国亚组T2DM患者中CVD的患病率及ASCVD的比例
ASCVD主要特征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受损的动脉壁内沉积而形成斑块,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进展的过程中,高血糖、肥胖/超重和高血压等均为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ASCVD患者应针对其多重危险因素进行综合管理。


测一测

T2DM患者首要的死亡原因是

点击选项即可答题

A.回答正确

A.心血管疾病

B.回答错误

B.癌症

C.回答错误

C.慢性肾脏病

D.回答错误

D.感染

答案:A
解析:目前我国多项研究均显示,心血管疾病(CVD)是T2DM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


二、司美格鲁肽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

司美格鲁肽与天然GLP-1保持94%同源,可直接与普遍表达于心脏和血管的GLP-1受体(GLP-1R)结合发挥心血管保护用。在心脏中,GLP-1R分布于窦房结心肌细胞、心房/心室心肌细胞,GLP-1与GLP-1R结合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增加葡萄糖摄取、减轻心肌损伤、增加心率、改善左心室功能;在血管中,GLP-1R分布于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GLP-1与GLP-1R结合改善内皮功能、促进血管舒张、稳定斑块和抑制平滑肌增殖等[6-8]。目前研究认为GLP-1(7-36)可通过结合GLP-1R,介导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cAMP-PKA)途径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图2)。

图片

图2. GLP-1通过受体依赖及非依赖途径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
司美格鲁肽治疗T2DM患者所带来的心血管保护作用除了其直接作用于心血管系统外,还可以通过综合管理ASCVD的危险因素带来获益,即降糖、减重、调控血脂和降低血压。SUSTAIN系列研究显示[9-16],一周一次注射司美格鲁肽显著降低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1.8%、使HbA1c<7%的达标率高达86.1%、减重达6.5 kg、缩小腰围达6.0 cm和降低收缩压高达7.3 mmHg。另有研究显示[17-18],司美格鲁肽治疗6个月使T2DM患者内脏脂肪下降0.95 L、脂肪质量指数下降3.04 kg/m2;治疗3个月使空腹甘油三酯(TG)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分别较安慰剂组下降12%、21%,使餐后TG和VLDL水平分别较安慰剂组下降40.7%、42.8%。
基于上述可能的机制,SUSTAIN 6 CVOT研究[19]证实司美格鲁肽在T2DM患者中具有明显的心血管获益。该研究旨在评估司美格鲁肽治疗T2DM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结局,结果显示,在标准药物治疗基础上,相对于安慰剂,司美格鲁肽显著降低T2DM患者MACE发生风险高达26%,且该效应长期持续;对MACE的3个组分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司美格鲁肽可显著降低非致死性卒中的发生风险达39%,提示其降低MACE风险主要来自于非致死性卒中的驱动。基于SUSTAIN 6 CVOT研究结果,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正式批准了司美格鲁肽的心血管适应证,即用于T2DM合并已确诊CVD的患者,以降低MACE风险。2021年4月27日,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也批准了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用于T2DM合并CVD患者的心血管保护,成为我国首个且唯一在糖尿病领域具有心血管适应证的GLP-1RA周制剂。


测一测

司美格鲁肽治疗T2DM可以通过哪些作用保护心血管?

点击选项即可答题

A.回答错误

A.调控血脂

B.回答错误

B.降糖

C.回答错误

C.直接作用于心脏和血管

D.回答正确

D.以上均是

答案:D
解析:司美格鲁肽治疗T2DM患者所带来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不仅可以通过GLP-1R对心脏和血管系统的直接作用介导,还可以通过综合管理CVD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超重/肥胖、高血糖等)来实现。


三、精研探索:挖掘GLP-1生理作用,奠定药物研发基础

GLP-1受体除了在心脏和血管表达外,还可以在胰腺(α、β和δ细胞)、肺、肾脏、胃、肠、垂体、皮肤和迷走神经神经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多个区域中普遍表达,决定了其生理作用的多样性[20]。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GLP-1可通过不同途径参与胰腺、胃肠道、心血管、肾脏、中枢神经系统、肝脏和肌肉/骨骼系统的功能调节,从而促进司美格鲁肽临床优势的转化。目前,司美格鲁肽正在进行的临床研究包括治疗肥胖、阿尔茨海默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炎(NAFLD/NASH)。


四、总结与展望

T2DM患者发生CVD风险显著升高,进而增加患者死亡风险。司美格鲁肽作为一种新型长效GLP-1RA周制剂,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心脏和血管系统,减轻心肌损伤、保护血管内皮、减轻炎症、改善微循环等,还可以综合管理CVD的危险因素,保护心血管。SUSTAIN系列研究显示,司美格鲁肽除了降糖、减重作用显著外,还可调控T2DM患者血脂、降低血压,且耐受性良好,被批准用于治疗T2DM合并CVD患者,已是更好地管理T2DM患者不可或缺的治疗选择。同时,司美格鲁肽还发挥保护肝脏、减少肝脏中的脂肪含量、提高认知能力等作用,目前正在进行多项临床Ⅲ期研究。


参考文献

1. IDF Atlas 9th edition. https://www.diabetesatlas.org/en/resources/.  

2. Liu M, et al. Diabetes Metab. 2019 Jun;45(3):286-293.

3.Emerging Risk Factors Collaboration. Lancet. 2010;375:2215-22.

4.Bragg F, et al. JAMA. 2017 Jan 17;317(3):280-289.

5.Mosenzon O,et al. Cardiovasc Diabetol. 2021 Jul 27;20(1):154.?

6.McLean BA, et al. Endocr Rev. 2021 Mar 15;42(2):101-132. 

7. Johanna Helmst?dter, et al. Br J Pharmacol. 2022;179(4):659-676. 

8.Drucker DJ. Cell Metab. 2016 Jul 12;24(1):15-30.  

9. Sorli C,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7;5:251-60. 

10. Ahrén B,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7;5:341-54.  

11. Ahmann AJ, et al. Diabetes Care. 2018;41:258-66. 

12. Aroda VR,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7;5:355-66.  

13. Rodbard HW, et al.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8;103:2291-301.  

14. Pratley RE,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8;6:275-86. 

15. Lingvay I,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9 Nov;7(11):834-844. 

16.Zinman B,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9;7:356-67.

17.Volpe S, et al. Nutrients.2022 Jun 10;14(12):2414.

18.Hjerpsted JB,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2018 Mar:20(3):610-619

19.Marso SP et al. N Engl J Med 2016;375:1834-44.

20.叶小珍,等.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2 ; 14(增刊):1-8.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